[实用新型]一种扫地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973350.0 | 申请日: | 2016-08-2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08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 发明(设计)人: | 毛海懿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海懿 |
| 主分类号: | A47L11/24 | 分类号: | A47L11/24;A47L11/4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扫地 机器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器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扫地机器人。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的是,扫地机器人能够独立完成清扫、吸尘、擦地等工作,越来越受到家庭的青睐,但是,现有的扫地机器人在扫地机器人工作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内部垃圾的清理作业,而对于内部垃圾清理作业而言,首先需要打开扫地机器人清扫回收箱的卡盖,而现有卡盖结构不仅存在开启不便的问题,开启的智能化程度不高,例如公开号为CNCN205215133U所公开的扫地机器人,其包括扫地机器人本体,扫地机器人本体为扁圆柱形壳体结构,扫地机器人本体内包括驱动机构、处理器模块、数据收发传输模块、清扫组件模块、蓄电池电源模块和远程智能终端,蓄电池电源模块分别与驱动机构、处理器模块、数据收发传输模块和清扫组件模块供电连接;处理器模块通过数据收发传输模块与远程智能终端数据传输连接,处理器模块的信号输出端与驱动机构和清扫组件模块的信号输入端连接;扫地机器人本地上表面覆设有与其外形相应圆形的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蓄电池电源模块供电式连接。该扫地机器人的吸尘入口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本体内部的清扫回收箱连通,清扫回收箱对应的扫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面设有卡盖,打开卡盖,背向手持机器人,清除清扫回收箱内的垃圾,此种卡盖则存在开启需要手工开启,但手工开启的便捷性不够,无法进行智能化开启作业是用户所不能接受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扫地机器人,其对于垃圾回收箱的卡盖能够实现智能化的开启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扫地机器人,其包括:扫地机器人本体,其内设置有驱动机构、数据收发传输模块、清扫组件模块、电源模块、远程智能终端、处理器模块,电源模块接于驱动机构、处理器模块、数据收发传输模块、清扫组件模块、远程智能终端,处理器模块通过数据收发传输模块而接于远程智能终端,处理器模块接于驱动机构和清扫组件模块;
清扫组件模块包括吸尘入口、清洁刷,吸尘入口与设置在扫地机器人本体内部的清扫回收箱连通,清扫回收箱对应的清扫机器人本体的底面设置有卡盖;
卡盖包括左卡盖、右卡盖,左卡盖左侧的扫地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左卡盖开启通道,右卡盖右侧的扫地机器人本体设置有右卡盖开启通道,左卡盖开启通道中设置有第一微型电机的第一动力输出端,第一动力输出端的第一卷绕轴通过左拉线而连接于左卡盖,右卡盖开启通道中设置有第二微型电机的第二动力输出端,第二动力输出端的第二卷绕轴通过右拉线而连接于右卡盖,左卡盖开启通道的侧壁设置有与左卡盖的滑动脚配合的滑动槽,右卡盖开启通道的侧壁设置有与右卡盖的滑动脚配合的滑动槽,左卡盖靠近右卡盖端的下表面设置有左限位块,左限位块与左卡盖开启通道的入口端侧壁之间设置有左复位弹簧,右卡盖靠近左卡盖端的下表面设置有右限位块,右限位块与右卡盖开启通道的入口端侧壁之间设置有右复位弹簧,左卡盖开启通道的入口端侧壁设置有与左限位块配合的左限位传感器,右卡盖开启通道的入口端侧壁设置有与右限位块配合的右限位传感器,扫地机器人本体的底部设置有开关,处理器模块接于开关、左限位传感器、右限位传感器、第一微型电机、第二微型电机。
进一步,左卡盖朝向右卡盖的端部设置有圆弧形凹槽,右卡盖朝向左卡盖的端部设置有与圆弧形凹槽配合的圆弧形凸起。
进一步,左卡盖开启通道的侧壁与左卡盖的滑动脚配合的滑动槽以及右卡盖开启通道的侧壁与右卡盖的滑动脚配合的滑动槽均呈圆弧形。
进一步,左卡盖、右卡盖的接触端设置有减震垫。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扫地机器人的清理结构的开启智能化程度高,用户使用更加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扫地机器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扫地机器人中卡盖的纵向剖视图;
图3为扫地机器人中卡盖开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海懿,未经毛海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335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