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辅助缝合腹腔镜切口的气腹针针鞘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970260.6 | 申请日: | 2016-08-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5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龚瑶 | 申请(专利权)人: | 龚瑶 |
| 主分类号: | A61B17/04 | 分类号: | A61B17/04;A61B17/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志霖恒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435 | 代理人: | 余青 |
| 地址: | 4000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缝合 腹腔镜 切口 针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辅助缝合腹腔镜切口的气腹针针鞘,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气腹针,又称为弹簧气腹针或Veress针,是腹腔镜手术必不可少的器械之一。它由针鞘及针芯两部分组成,容易拆解。
在进行腹腔镜手术时,腹腔镜手术切口小,皮下脂肪丰富,肌肉及筋膜深,用常规缝合针难以缝合肌筋膜层。如果肌肉层缝合不佳,可引起术后肌肉层渗血,形成血肿;如果腹膜或筋膜缝合不佳,会造成皮下缺损,可发生切口疝。疝入组织可为网膜组织或肠管。若发生切口小肠疝,可导致肠坏死,后果严重。全层缝合腹壁肌筋膜层是避免此类并发症的唯一途径。对于腹部脂肪较厚的肥胖患者,全层缝合肌筋膜层难度更大。
实用新型内容
根据以上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辅助缝合腹腔镜切口的气腹针针鞘,其结构简单,对常规的腹腔镜气腹针针鞘进行改良,使改良之后的气腹针具有缝合腹腔镜切口的作用,极大方便了临床工作,降低手术并发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缝合腹腔镜切口的气腹针针鞘,包括气腹针的针鞘,其特征在于:在针鞘上分别开设有用于缝合线的送线机构和用于缝合线拉出的取线槽,所述取线槽的槽底到针鞘上的针尖的最短距离小于取线槽的槽口到针鞘上的针尖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优选所述送线机构为送线孔。
送线机构还可以优选所述送线机构为送线槽,所述送线槽的槽底到针鞘上的针尖的最短距离大于送线槽的槽口到针鞘上的针尖的最短距离。
进一步,所述取线槽在针鞘的左侧,送线机构在针鞘的右侧。
进一步,所述送线孔位于针尖正上方。
进一步,所述送线孔至针尖的距离为5mm-15mm。
进一步,所述送线孔的孔径为1mm-2mm。
进一步,所述取线槽的槽深为0.5mm-1.5mm。
进一步,所述送线槽的槽深为0.5mm-1.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辅助缝合腹腔镜切口的气腹针针鞘,其结构简单,由于设计了取线槽和送线机构,加之采用了在常规的腹腔镜气腹针针鞘进行改良,使改良之后的气腹针具有缝合腹腔镜切口的作用,极大方便了临床工作,降低手术并发症,同时还做到了一种器械两种用途,方便临床工作,值得临床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4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针鞘 2、取线槽 3、送线孔 4、针尖 5、送线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发明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辅助缝合腹腔镜切口的气腹针针鞘,包括气腹针的针鞘1,在针鞘1上分别开设有用于缝合线的送线机构和用于缝合线拉出的取线槽2,所述取线槽2的槽底到针鞘1上的针尖4的最短距离小于取线槽2的槽口到针鞘1上的针尖4的最短距离。
本实施例中,所述送线机构为送线孔3(所述送线孔3为圆形或长方形等其它方便送线的现有结构形状),方便送线,而且减少了患者的疼痛感;
所述取线槽2在针鞘1的左侧,送线孔3在针鞘1的右侧,进一步确保了针鞘1的结构强度,采用左右对称设计,可以方便观察操作;
所述送线孔3位于针尖4正上方,方便了送线时的穿线工作;
所述送线孔3至针尖4的距离为5mm-15mm,进一步方便了送线时的穿线工作;
为了方便送线时的穿线工作,同时尽可能的减少患者的疼痛感,所述送线孔3的孔径为1mm-2mm;
所述取线槽2的槽深为0.5mm-1.5mm,采用这个范围的尺寸设计方便缝合线的取出,同时缝合线对取线槽2可以起到填充的作用,降低取线槽2的槽口对患者带来的不适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龚瑶,未经龚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7026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核铕(III)配位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下一篇:一种线结推送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