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向空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64207.5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9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陈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宇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A61M27/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蕊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双向空针。
背景技术
负压创面治疗技术是一种适用于伤口治疗的技术,能够促进创面治愈。负压吸引作用于细胞膜,使之扩张、扭曲,细胞就认为是损伤,传导损伤的信息给细胞核,通过信号转换,引起细胞分泌前愈合生长因子,包括血管增殖因子,从而刺激组织生产更多的新生血管。负压吸引从创面吸走渗出,帮助建立创面液体平衡,提供一个湿润的环境,清除坏死组织,同时减少创面的细菌数量,减轻水肿,增加创面血流,通过增加毛细血管充盈。
现有的负压器的效果较好,但是制造成本高,使病人的治疗费用较高。例如申请号201110323169.7,名称为一种负压引流器,包括一硅胶气囊(1),该硅胶气囊(1)的顶部结合有一气囊密封盖(11),在该气囊密封盖(11)上具有一与硅胶气囊(1)的囊腔相通的进液接(111)和一排液接口(112),并且在进液接口(111)上套设有一塞盖带(4),在塞盖带(4)上具有一塞盖(41),塞盖(41)与所述的排液接口(12)相配合;一过渡管(2)和一引流(3),过渡管(2)的一端与所述进液接口(111)连接,另一端与引流管(3)连接,并且在过渡管(2)上配设有一管夹(21),所述的引流管(3)的横截面形状呈矩形,在该引流管(3)的宽度方向的面对面的壁体上开设有位置彼此对应的并且与引流管(3)的引流管腔(31) 相通的汇液孔(32)。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向空针。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双向空针,包括针筒;与针筒连接相通的负压管和排液管;负压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流体沿负压管进入针筒内部的第一单向阀,排液管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沿排液管排出针筒的第二单向阀;以及嵌入针筒内部与其密封滑动的拉杆。
优选的,针筒的端部设有用于与负压管和排液管连接的连接嘴。
优选的,负压管和排液管连接形成三通的分叉管,分叉管的连接管与针筒上的连接嘴连接。
优选的,负压管上连接有检测支管,检测支管上安装有负压表。
优选的,检测支管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检测支管与负压管连通状态的管夹或者控制阀。
优选的,拉杆包括手持杆以及固定在手持杆上的活塞;活塞嵌入针筒内部时与针筒滑动密封连接。
优选的,针筒、负压管和排液管由医用级塑料制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针筒上设置两根与针筒相通的负压管和排液管,并通过两个单向阀控制流体的流向,使得负压管只能够通入负压管,负压管内的流体只能够通过排液管排出;两个方向不同的单向阀使负压管内可以持续形成负压并方便流体通过排液管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其中,1、针筒;2、负压管;3、排液管;4、第一单向阀;5、第二单向阀;6、拉杆;7、连接嘴;8、连接管;9、检测支管;10、管夹。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向空针,包括针筒1以及与针筒1连接相通的负压管2和排液管3。负压管2上安装有用于控制流体沿负压管进入针筒1内部的第一单向阀4,排液管3上设置有用于控制流体沿排液管排出针筒的第二单向阀5;以及嵌入针筒内部与其密封滑动的拉杆6。
例如,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双向空针应用到负压器技术领域用于吸取患者伤口处的液体时,将负压管2与伤口部位形成密封体系,然后拉动拉杆6,由于拉杆与针筒的内壁是密封的,并且可以在其内部滑动,使得负压管内产生负压,进而在伤口处出现负压。在使用过程中,伤口处形成的液体将会流入负压管内,第一单向阀可以保证伤口处的流体流入针筒内而不会发生倒流现象。当流体积累越多时,负压效果降低,此时推动拉杆将针筒内的流体从第二单向阀和排液管排出;然后再次拉动拉杆使负压管内形成负压,如此反复操作使得伤口处形成良好负压体系。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单向阀和第二单向阀的安装方向相反,可以保证流体在进入针筒或者排除针筒时可以保证密封体系,而且可以通过排液管排出,不会从负压管排放至伤口处;在形成负压时第二单向阀保证空气不会从排液管进入。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化实施例中,针筒和拉杆可以选择现有技术中常用的针筒;因此可以优选在针筒的端部设有用于与负压管和排液管连接的连接嘴7,连接嘴便于负压管和排液管与针筒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宇,未经陈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6420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