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建筑滴水线一次成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960638.4 | 申请日: | 2016-08-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89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明;任长文;陈洪根;陈超平;梅国栋;邬勇军;陆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 |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 地址: | 236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滴水 一次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滴水线一次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为了阻止水由竖向墙面流到底侧墙面而设计,沿结构下部周围布置的凹槽状部位,叫做滴水线(也叫做滴水槽)。一般设置在雨蓬、窗口、楼梯踏步下、阳台、女儿墙压顶和突出外墙的腰线等部位。一般是在底面与外墙面交界的地方,距拐角1-2cm处,做一条1cm左右宽的凹槽,这样水就被隔断而不会向内流了。
建筑阳台、外窗等外线条为防止雨水倒流均设置滴水线,目前滴水线主要施工措施是在外墙保温施工时,在砂浆内压入塑料线条,面层完成后拆除压入条形成凹槽滴水线。本做法需要在保温施工时弹线,操作麻烦,且无法保证顺直;同时,因采用压入方式无法控制压入深度,后期拆除易破坏成型凹槽,滴水线成型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建筑滴水线一次成型装置,实现现有技术无法保证的成型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底板、滴水条;所述底板为长方体底板;所述滴水条位于所述底板上,所述滴水条的横截面呈梯形,所述滴水条的长度与所述底板的长度相同,所述滴水条与所述底板较长 的边相平行并覆盖于其表面;所述滴水条为一体化成型结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滴水条为铝合金滴水条,轻质刚度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滴水条位于靠近所述底板较长边的边缘位置。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之一,所述所述滴水条的底面与所述底板的上表面通过膨胀螺丝相固定连接,可拆卸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优点在于:⑴结构简单,使用快捷、方便;⑵可拆卸循环使用;⑶可以在结构施工时直接成型滴水线,滴水线成型效果好;⑷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滴水线一次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滴水线一次成型装置中图1的A-A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包括底板2、滴水条1;所述底板2为长方体底板;所述滴水条1位于底板2上,横截面呈梯形;所述滴水条1的长度与底板2的长度相同;所述滴水1条与底板2较长的边相平行并覆盖于其表面;所述滴水条1位于靠近底板2较长边的边缘位置。
所述滴水条1的横截面设计为梯形,避免拆模时对成型结构阳角造成破坏。
所述滴水条1为一体化成型结构,使用方便快捷。
所述滴水条1为铝合金滴水条,轻质刚度强。
所述所述滴水条1的底面与所述底板2的上表面通过膨胀螺丝3相固定连接,可拆卸循环使用。
具体实施应用过程如下:
1、安装窗、阳台模板(本实施例中的建筑滴水线一次成型装置);
2、以混凝土浇筑相关建筑与模板;
3、待混凝土凝土后,实施拆模工序;
4、实现滴水线一次成型。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未经中国建筑第五工程局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606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构造柱顶部工具式钢模板
- 下一篇:一种圆塔式智能立体车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