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阶段骨修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9819.5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42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何晓棠;万力;毕宏伟;孟璐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赛宁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A61L27/58;A61L27/54;A61L27/24;A61L27/18;A61L27/12;A61L27/04;A61L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5 | 代理人: | 刘昕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滨海新区华苑产业***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阶段 修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骨修复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大阶段骨修复装置。
背景技术
先天性骨病、创伤、感染或肿瘤骨切除等造成的大块骨缺损的修复和功能重建一直是骨科领域的难题和研究热点。传统的自体骨移植虽然成骨效果好,但骨资源较少,难以修复较大面积的骨缺损,且操作复杂,异体骨移植、人工替代物置换、骨延长转移术都已在临床上得以应用,但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比如,由于钛合金网板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无毒性和高强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对颅骨修复的临床应用中,但是由于钛合金在人体中不能够被降解,病人常有较重的不安全感,尤其对大阶段骨缺损的患者来说,大面积钛合金的压迫感会使患者引起头痛、头晕、怕振动和对钛合金的排斥反应等综合征,时间过长可能会引起感染等问题;对于四肢的大阶段骨缺损,常应用异体骨移植修复,同样也面临着因皮质骨中空隙较少新骨替代缓慢,极难完成成骨等问题。另外,对于情况紧急、需要立即进行骨修复的患者来说,由于不能及时制作出与骨缺损部位形状相吻合的修复系统而错过最佳治疗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质轻、可降解、结构多变的大阶段骨修复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阶段骨修复装置,包括支撑框架和骨修复材料,在所述支撑框架上设置有网格,在所述支撑框架的外侧设有凸体,在所述凸体上设有第一螺钉孔,在所述第一螺钉孔上活动链接有螺钉,在所述网格的各顶角上设置有第二螺钉孔,所述骨修复材料是与所述网格的形状相同的立体结构,在所述骨修复材料垂直高度方向的上四分之一处设有与所述网格相匹配的镶嵌单元,所述骨修复材料通过所述镶嵌单元与所述网格活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凸体和螺钉的材质为聚交酯共聚物或共混物与镁盐的复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凸体和螺钉的材质为镁或镁基合金。
进一步地,所述骨修复材料的成分主要为胶原蛋白、钙盐和生长因子。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框架的结构可以是扁平状、管状或不规则多面体。
进一步地,所述网格的形状为圆形、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或六边形。
进一步地,优选的,所述网格的形状为四边形或六边形。
进一步地,还包括多孔阻隔膜,所述多孔阻隔膜覆盖在所述骨修复材料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多孔阻隔膜的厚度在0.3mm-2mm,孔径在5um-100um。
进一步地,所述镶嵌单元的直径小于所述骨修复材料的直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螺钉孔与所述第二螺钉孔大小相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是:1、利用支撑框架与骨修复材料镶嵌方式的骨修复装置,结构灵活多变,可以应对很多紧急情况,节省了制作时间,同时设置第一螺钉孔与第二螺钉孔,随时为不同结构的骨修复系统提供固定位置,方便、快捷;2、支撑框架、凸体和螺钉均采用聚交酯共聚物或共混物的高分子材料与镁盐的复合物或镁、镁基合金的金属材料,这些材料在人体内存在一段时间后,会被人体自动降解,避免了长期存在人体中而产生不良异物反应,甚至出现应力遮挡造成骨折的危险。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阶段骨修复装置的镶嵌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阶段骨修复装置的骨修复材料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阶段骨修复装置的管状支撑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大阶段骨修复装置的带有正方形网格结构的支撑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支撑框架;2-骨修复材料;3-网格;4-凸体;5-第一螺钉孔;6-第二螺钉孔;7-镶嵌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赛宁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赛宁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98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