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3D面部胶原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9430.0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834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24 |
发明(设计)人: | 吴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美人帮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5/00 | 分类号: | A61F5/00;A61M3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爱普纳杰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11419 | 代理人: | 王玉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面部 胶原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面部护理装置,具体涉及一种3D面部胶原支架。
背景技术
整容在旧有社会是难以启齿的事件,随着人们意识的改变,对于自身不满利用外科手术改造的大众已经趋之若鹜了。面部成为了爱美人事重点修饰的部位。
健康美容日益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自己的仪容仪表,尤其是对脸部皮肤的保养与护理。目前人们意识中的护理方法多以面膜涂抹为主,通过按摩加强皮肤深层的血液循环,增加表皮各细胞的活力。现在的人工按摩多集中在美容院,需要大量的时间或者金钱,切需要长期的经常性的按摩护理才有效果,停止后还易反弹,对于忙碌的大众,显然人工按摩难以达到这类良好的效果。
市面上便出现了很多面具,200910129191.0中提及的面具通气压作用对面部进行按摩。该面具工作介质为空气诸如产生的气压,面具制作的密度要求高工艺复杂不具备修复组织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3D面部胶原支架。
本实用新型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3D面部胶原支架,包括面具,该面具对应人双眼位置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对应鼻子位置设有第三开孔,所述面具内壁设有3D光学扫描仪以及可伸缩的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所述第二探针连接有蛋白线;所述3D光学扫描仪、第一探针和第二探针均与主控器相连。
优选地是,所述面具的侧面设有头部固定装置。
优选地是,所述面具外壁设有负离子涂层。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探针末端设有抽取物收起舱。
优选地是,所述第二探针末端设有注射物存储舱。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探针侧壁开孔。
本实用新型可以扫描出人体面部的结构,并针对不同部位进行损坏组织剔除与修复。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3D面部胶原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3D面部胶原支架的平面侧视图;
图3为实施例2的3D面部胶原支架的平面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2的3D面部胶原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面具1,3D光学扫描仪11,第一探针12,第二探针13,抽取物收起舱14,注射物存储舱15,头部固定装置2,蛋白线3,主控器4。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3D面部胶原支架,如图1和图2所示,其包括面具1,所述面具1对应人双眼位置设有第一开孔和第二开孔,对应鼻子位置设有第三开孔,所述面具1内壁设有3D光学扫描仪11以及可伸缩的第一探针12和第二探针13,所述第二探针13连接有蛋白线3;所述3D光学扫描仪11、第一探针12和第二探针13均与主控器4相连。
面具的内壁为3D光学扫描仪,可以将面部信息传递于主控器,由主控器进行分析。主空气控制两个探针对目标进行吸收或者注入以修复或剔除损坏的面部细胞,微米级别的探针不会对面部造成刺痛感,由第二探针将可于体内降解的蛋白线线埋入皮层,硅胶压住的面具触感很舒适。主控器可以为电脑便携式智能终端设备等。
实施例2
如图3图4所示,一种3D面部胶原支架,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面具1的侧面设有头部固定装置2;所述面具1外壁设有负离子涂层;第一探针12末端设有抽取物收起舱14;第二探针13末端设有注射物存储舱15;所述第一探针13侧壁设有开孔。
面具通过固定带鱼头部固定,添加负离子成分可以有效降低对皮肤的刺激还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抽取物收集舱可以收集皮下坏死细胞脂肪粒黑头等病变坏死区域,注射物储存舱可以称放皮肤修复液等物质,第一探针侧壁开孔可以增大与吸附区域的接触面积;孔的大小方向数量随意;插座与插销可以实现可拆卸连接便于运输携带。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最佳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具有与本申请相同或相近似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美人帮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未经美人帮生物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94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