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于进样的气相色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9317.2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08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8 |
发明(设计)人: | 孙健;尹立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20 |
代理公司: | 桂林市持衡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5107 | 代理人: | 廖世传 |
地址: | 535008 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于 色谱仪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相色谱仪,具体涉及一种便于进样的气相色谱仪。
背景技术
气相色谱仪,是一种对混合气体中各组分进行分析检测的仪器,广泛应用在石油、化工、生物化学、医药卫生、食品工业、环保等方面。气相色谱仪是利用色谱柱先将混合物分离,然后利用检测器依次检测已分离出来的组分,它除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外,还能测定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活度系数、分子量和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常数。色谱仪的使用规程,开机时必须先向仪器内通入恒定压力的载气(氮气),然后开启电源并通入另两种辅助气体(氢气、空气),将仪器各检测系统升温直到各系统保持恒温,才能进行气样检测工作。
现有气相色谱仪的结构,如图4所示,包括色谱仪本体,所述色谱仪本体包括分析单元和显示单元,所述分析单元包括气源及控制计量装置、进样装置、恒温器和色谱柱,所述进样装置包括六通阀,所述显示单元包括检定器和自动记录仪,进样装置上设有均是螺纹连接的进样口和出样口,这样的结构存在以下缺陷:其一,进样口上连接有直径2mm~3mm的螺纹进样管,而样品是采用气体球胆或液体采样钢瓶等进样器进行进样,螺纹进样管与进样容器之间难以连接,造成操作困难,延长工作人员进行实验的时间,降低工作效率,从而增加人力资源成本,此外,色谱仪本体没有设置对样品中的水或酸碱液等杂质进行过滤,杂质进入色谱仪本体后对色谱柱、定量管等部件的污染,甚至会导致色谱柱的失效乃至报废,增加仪器的维修费;其二,色谱仪本体的出样口上只是设置为螺纹端口,没有设置相关可反应样品进入仪器后的显示装置,既不能直接、直观知道样品是否已经进入仪器,也不能反应出进样时的速度,以及样品对定量管的冲洗时间,若仪器出现不出峰故障时,就无法判断是进样器的故障还是仪器本身的故障,增大维修难度,降低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便于进样的气相色谱仪,本色谱仪在进样口连接有易于与进样器连接的进样装置,且进样装置内还设有除去样品中水、固体颗粒、碱液的脱脂棉,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有效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
便于进样的气相色谱仪,包括色谱仪本体、设于色谱仪本体内的六通阀,该色谱仪本体上设有进样口和出样口,所述进样口通过进样管连接有一进样装置,所述进样装置包括中空、且透明的进样瓶,所述进样瓶内设有可除去样品中水、固体颗粒、碱液等杂质的脱脂棉,所述进样瓶的一端与进样管连接、另一端与由耐酸碱材料制成的进样连接头连接,且进样瓶的两端连接处均设有密封件,所述进样瓶与进样连接头之间设有连接管、且该连接管贯穿整个进样连接头,所述进样连接头设置呈圆锥状结构、且圆形端与连接管连接。
作为优选技术方案,为了直接、直观知道样品是否已经进入色谱仪本体,以及估算进样时的速度、样品对定量管的冲洗时间,同时方便排除色谱仪本体出现不出峰时的故障,进而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分析结果,所述六通阀的一接孔通过第一载气线连接有显样装置,所述显样装置包括与第一载气线连接的防倒吸瓶,该防倒吸瓶通过第二载气线连接其内装有液体的显样瓶,该显样瓶通过第三载气线与出样口连接后与大气相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
1、设置包含圆锥状进样连接头的进样装置,改变了传统的螺纹进样管的结构,通过进样连接头方便、快捷地与进样器连接,有效减少操作时间,提供工作效率,利于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同时设置包含脱脂棉的进样瓶,可有效除去样品中的水、固体颗粒、碱液等杂质,有效防止色谱柱、定量管等部件被腐蚀,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2、设置包含装有液体显样瓶的显样装置,可直接、直观知道样品是否已经进入仪器,以及估算进样时的速度、样品对定量管的冲洗时间,同时方便排除仪器出现不出峰时的故障,进而有利于提高实验的分析结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进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显样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现有气相色谱仪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石化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9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氧化物超导线材、超导设备及氧化物超导线材的制造方法
- 下一篇:凸缘附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