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煤气回收钟形阀液压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7916.0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9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杰;薛占军;吴伟;彭立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
主分类号: | F15B1/02 | 分类号: | F15B1/02;F15B11/04;F15B13/04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32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气 回收 钟形阀 液压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转炉煤气回收控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气回收钟形阀液压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转炉煤气回收切换站的钟形阀都是由液压油缸来控制阀门的开启和关闭。转炉煤气回收切换站液压控制装置根据不同的工况要求,需要控制油缸实现不同的下落速度。当要求煤气回收钟形阀正常切换到放散时,油缸需要以平稳速度落下;当要求煤气回收钟形阀快速切换到放散时,油缸以较快速度快速落下;当要求煤气回收钟形阀在紧急事故状态下切换到放散时,油缸以最快速度切换到放散状态。
常规的解决方案是在回路中设置比例方向阀,由于油缸的输出速度范围较大,系统所需总流量和比例阀通径很大,同时比例阀对液压系统安装、使用和维护的要求较高,电气控制也很复杂。同时回路还要设置普通液压阀作为备用回路,保证在紧急事故状态下油缸能快速落下,采用该常规方案成本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采用比例阀对液压系统安装、使用和维护的要求较高,电气控制也很复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煤气回收钟形阀液压控制装置,本实用新型成本低、可靠性高。本实用新型涉及的元件包括蓄能器、调速阀、液控单向阀、电磁换向阀和单向阀等,成本低、维护方便。通过巧妙设置,能够实现多种速度输出;电气系统只需要提供常规的开关信号进行控制,同时在紧急事故状态下,依靠阀门自身的重量,油缸可通过紧急快速回路切换到放散状态。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煤气回收钟形阀液压控制装置,包括油缸、蓄能器、主回路回油管、主泄油管和主进油管,所述油缸的第一油口和第二油口分别连接有第三高压球阀、第四高压球阀,所述第三高压球阀和第四高压球阀另一端依次连接有叠加式双单向节流阀、叠加式液控单向阀和电磁换向阀,所述电磁换向阀分别于主回路回油管和主进油管连接;
所述的蓄能器分别与主进油管、主泄油管和主回路回油管连通,所述蓄能器的出油口还与油缸的第二油口连通;所述蓄能器与主进油管的管线上设有第一高压球阀,所述蓄能器与主回路回油管连通的管线上并列设置有溢流阀和第二高压球阀;所述蓄能器与第二油口联通的管线上依次设置有第一插装方向阀和第三单向阀;所述蓄能器与主泄油管连通的管线上设置有第一电磁方向截止阀,所述的第一电磁方向截止阀还分别与第一高压球阀和第一插装方向阀连接;
所述油缸的第一油口分别与主回路回油管、主泄油管连通,所述第一油口与主回路回油管的管线上依次设置有液控单向阀、第一单向阀、第一调速阀和第四单向阀;所述油缸的第一油口与主泄油管的连接管线上设置有第三电磁方向截止阀,所述第三电磁方向截止阀与液控单向阀并联设置,且第三电磁方向截止阀与液控单向阀还连接。
所述主回路回油管与电磁换向阀之间设置有叠加式回油单向阀。
所述电磁换向阀采用的型号为4WE10J31B。
所述第三电磁方向截止阀与第二插装方向阀管线连通,且在该管线上设置有第二电磁方向截止阀。
所述第三单向阀还与第一插装方向阀并联设置的第二单向阀连接,所述第二单向阀位于单向阀与调速阀之间。
所述液控单向阀与第一油口之间的管线上设置有第二调速阀,所述的第二调速阀和液控单向阀串联后并联连接有第二插装方向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在系统流量恒定的情况,它通过各电磁换向阀、单向阀、蓄能器等巧妙组成独特的液压控制回路,可以根据工艺要求输出三种不同的速度,同时在紧急事故状态下,油缸下落时液压控制回路形成补油回路,关闭速度快。
2、该装置性能可靠、维护方便、成本低,尤其在紧急事故状态时在阀门自重作用下油缸快速落下切换到放散,不会造成安全生产事故,使用可靠性高、系统安全性突出。
3、对于驱动不同规格钟形阀的油缸,只要更换成与流量相匹配通径的液压阀即可,适应性很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未经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791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