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56419.9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984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4 |
发明(设计)人: | 方辉;陈赟;李月中;乐晨;韩颖;朱伟青;张怀玉;朱卫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06 | 分类号: | C02F9/0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1 | 代理人: | 贾海芬 |
地址: | 213125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垃圾 渗滤 液纳滤 浓缩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属于废水处理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针对垃圾渗滤液处理,环保部发布的《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工程技术规范》推荐采用“预处理+生物处理+深度处理”组合工艺。垃圾渗滤液经生物处理后,需要再经过纳滤膜或反渗透膜深度处理方可达标排放。膜单元产生的浓缩液量较大,约占垃圾渗滤液体积的20%左右,膜滤浓缩液具有有机物浓度高、盐度高、可生化性差等特点。
在垃圾渗滤液处理工程中,纳滤主要用于截留二价或多价离子及分子量在300以上的大分子有机物,主要为腐殖质类物质。目前渗滤液处理的生化段采用生化和超滤膜组合的MBR工艺,由于纳滤浓缩液主要污染特征为COD、总氮和硬度离子浓度高,直接处理至达标排放难度大、成本高,而残留污染物返回膜生物反应器(MBR)降解时,造成处理效果下降。
目前,对于纳滤浓缩液处理主要采用回灌法、膜浓缩法、蒸发-干燥法、混凝沉淀-高级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等。回灌法会造成填埋场有机物及盐分的逐渐累积,但高浓高盐渗滤液返回生化系统,会造成膜管压力上升,系统运行极不稳定。专利文献CN1923875A、CN103964609 A和CN 103626314A均采用膜浓缩法来处理纳滤浓缩液,但膜浓缩法存在运行压力高、能耗高、产水率低、膜污染严重等问题,且膜滤浓缩液仍需处理,而增加处理成本。专利文献CN103570157A和CN104211245A是采用蒸发法处理纳滤浓缩液,但该方法投资高、能耗高,且蒸发残留物为危险废弃物,处置成本高。专利文献CN101701025A和CN104478157 A均采用混凝沉淀-高级氧化法处理纳滤浓缩液,该方法针对于腐殖酸类物质去除效果良好,但浓缩液中残留的有机氮物质,会氧化成为硝态氮,出水总氮难以达标。专利文献CN102701515A采用电化学氧化法处理纳滤浓缩液,该方法未去除纳滤浓缩液中的硬度离子,长久运行会造成电解极板、管道及反应器结垢堵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处理效果好,投资和运行成本较低,可返回原生化系统进行反硝化处置的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系统。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垃圾渗滤液纳滤浓缩液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储罐、中压纳滤膜元件、混凝气浮装置、树脂软化装置、电解反应槽以及尾气吸收装置和反洗水处理装置,所述的储罐具有进液口和出液口,储罐内设有搅拌器,储罐的出液口经出液管与中压纳滤膜元件的进液口连接相通,且出液管上安装有高压泵;所述的中压纳滤膜元件为至少两段式内循环结构,纳滤膜元件的浓液出口接有浓液管,浓液管通过三通接头与循环管和管路连接相通,装有循环泵的循环管的另一端与高压泵出口后的出液管连接相通,设有控制阀的管路与混凝气浮装置的进液口连接相通,且中压纳滤膜元件的清液口通过清液管接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液口;所述的混凝气浮装置的出水口通过进水管与树脂软化装置顶部的进水口连接相通;内设有阳离子树脂交换区的树脂软化装置其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电解反应槽的进液口连接相通,且出水管上设有进水泵,树脂软化装置底部接有反洗进水管、顶部的反洗口通过再生废液管与反洗水处理装置连接;所述反洗水处理装置的出水口通过水管接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液口;所述电解反应槽为整体封闭结构,电解反应槽具有多个独立且沿液体流动方向相串联相通的电解槽,且前部的电解槽与最后电解槽通过电解循环泵连接相通,各电解槽内具有多个串联的电解极板,电解反应槽的出液口通过水管与膜生物反应器的进液口连接相通,电解反应槽上部通过气管与尾气吸收装置的进气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维尔利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5641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后背门内护板
- 下一篇:汽车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