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基础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6703.8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77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陆希;周恒;徐宏璐;樊李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0 | 分类号: | E02D27/40;E02B3/14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108 | 代理人: | 张培勋 |
地址: | 710065 陕西省西安市***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贴坡式 面板 坝基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科学坝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基础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面板堆石坝坝型具有对坝址区地形地质条件适应性强、经济优、安全可靠的特点,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当前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建坝水平已经达到200m(其中水布垭最大坝高233m),几座250m~300m级的面板坝正在设计研究之中。但超高面板堆石坝目前存在的渗透稳定安全性、大坝堆石料沉降及大坝的可维修性问题困扰着坝工界。
为了解决渗透稳定安全性问题,目前研究了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是在常规面板堆石坝的底部设置混凝土贴坡,替代深水区面板,缩短河谷区面板的长度,改善面板应力应变状态,解决超高混凝土面板堆石坝面板破坏问题,从而提高面板堆石坝的渗透稳定安全性。但混凝土贴坡和基础的连接方式处理不好又会形成新的趾板稳定问题。
常规面板堆石坝在底部通过趾板和基础连接,趾板厚度一般较薄,不存在抗滑稳定问题,但当趾板厚度超过2m时,必需进行稳定计算,往往是常规趾板尺寸不能满足抗滑稳定要求。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的混凝土贴坡和基础连接时,如果通过一般形式的趾板和基础连接,趾板高度必将大于2m,趾板稳定问题突出。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的面板堆石坝在底部通过趾板和基础连接,趾板稳定问题突出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基础连接结构,通过该连接结构可提高混凝土贴坡及其后堆石体变形的适应性。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基础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贴坡,所述混凝土贴坡覆盖于现有混凝土面板的迎水面的下部,混凝土贴坡下端面设置混凝土板底座作为基础,混凝土板底座与混凝土贴坡的下端面之间设置弹性板,混凝土贴坡、弹性板以及混凝土板底座之间在竖向上串接多个W型的铜止水;在混凝土贴坡和混凝土板底座的周边缝的缝口内设置堵住缝口的橡胶棒,橡胶棒外包裹有塑性填料,塑性填料顶部设有三元乙丙复合盖。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板底座厚度小于2m。
优选的,所述混凝土板底座向混凝土贴坡上游延伸0.5~2m。
优选的,该弹性板为普通橡胶或者加筋橡胶。
优选的,所述塑性填料为GB填料或者SR填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使混凝土贴坡与基础之间产生柔性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使外部水压力均匀传导到混凝土贴坡上,显著降低集中外部冲击力,减小冲击力对混凝土贴坡的剪切破坏,从而克服克服现有趾板不稳定的缺陷,满足规范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基础连接结构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板底座;2-混凝土贴坡;3-弹性板;4-W型的铜止水;5-橡胶棒;6-塑性填料;7-常规混凝土面板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为了克服现有的面板堆石坝在底部通过趾板和基础连接,趾板稳定问题突出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所示的一种混凝土贴坡式面板堆石坝基础连接结构,该连接结构包括混凝土贴坡2,所述混凝土贴坡2覆盖于现有混凝土面板坝7的迎水面的下部,混凝土贴坡2下端面设置混凝土板底座1作为基础,混 凝土板底座与混凝土贴坡的下端面之间设置弹性板,混凝土贴坡2、弹性板3以及混凝土板底座1之间在竖向上串接多个W型的铜止水4;在混凝土贴坡2和混凝土板底座1的周边缝的缝口内设置堵住缝口的橡胶棒5,橡胶棒5外包裹有塑性填料6,塑性填料6顶部设有三元乙丙复合盖。
所述弹性板3具有缓冲作用,所述W型的铜止水4具有预防漏水、渗水及减震缓冲作用,所述橡胶棒5起到支撑作用,所述塑性填料6起到防水作用,所述三元乙丙复合盖用以固定塑性填料6。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结构使混凝土贴坡2与基础之间产生柔性连接,两者之间的连接更稳定,使外部水压力均匀传导到混凝土贴坡2上,显著降低集中外部冲击力,减小冲击力对混凝土贴坡2的剪切破坏,从而克服现有趾板不稳定的缺陷,满足规范要求。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670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