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豆清洗机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4881.7 | 申请日: | 2016-08-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69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熊昌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来金燕食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N12/02 | 分类号: | A23N12/02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51221 | 代理人: | 韩洋,王芸 |
地址: | 618199 四川省德***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豆 清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豆制品加工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大豆清洗机。
背景技术
在大豆加工领域,原材料大豆表面有污垢,加工前需要对大豆进行清洗除去大豆表面的污垢,使大豆清洁干净,达到食品安全要求,常用的人工搅拌清洗大豆的方式,人工消耗量大,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自动化的生产作业。
综上所述,目前亟需一种技术方案解决现有的大豆清洗,人工消耗量大,生产效率低,不能满足自动化的生产作业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解决上述问题,人工消耗量小,生产效率高,能实现自动清洗大豆的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大豆清洗机,包括抽气装置,所述抽气装置下端设置有下料漏斗,所述下料漏斗出料口端设置有储存箱,所述储存箱底部设置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的出料口正下方设置有若干斜槽,所述斜槽的出料口与运输槽 的进料口相接,所述筛选料槽的出料口与运输槽进料口相接,所述运输槽的出料口与清洗装置的进料口相接。
通过设置抽气装置,将大豆自动吸入进料筒内,大豆通过下料漏斗进入储存箱,储存箱底部连接有出料管,大豆沿出料管进入斜槽,斜槽为一定倾斜角度设置,斜槽的出料口与运输槽 的进料口相接,大豆沿斜槽向下流动沿运输槽进入清洗装置,通过清洗装置的旋转除去大豆表面的污垢,从大豆进入进料筒内到最后清洗完成,整个生产流程无需人工操作,生产效率高,实现了自动化清洗大豆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抽气装置包括进料筒和抽气泵,所述进料筒上设置有吸料管和进水管,所述进料筒的出料口与下料漏斗的进料口相接,所述下料漏斗与储存箱外部设置有操作平台,通过抽气泵将进料筒内的空气抽出,使进料筒内的压强降低,在进料筒内外压力的作用下,大豆被吸入进料筒内,进料筒上设置有进水管,水和大豆混合后沿下料漏斗进入储存箱,通过在下料漏斗与储存箱外部设置操作平台,方便储存箱和下料漏斗的清理和检修。
优选的,所述储存箱的底部为若干外凸结构,所述外凸结构上开有对称的卸料口,所述出料管与外凸结构的卸料口采用可拆卸方式连接,通过储存箱底部为若干外凸结构,使下落入储存箱内的大豆沉聚在外凸结构内,便于大豆沿出料管流入。
优选的,所述斜槽包括至少一个槽体一和至少一个槽体二,所述槽体一和槽体二的出料端连接有腔体结构,所述槽体一和槽体二与腔体结构连通,通过设置至少一个槽体一和至少一个槽体二,增加从储存箱内落入斜槽内的大豆量,从而可增加大豆的过滤和清洗量,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斜槽下端设置有运输槽,所述腔体结构的出料端与运输槽的进料端相接,所述运输槽的出料口与清洗装置的进料口相接,通过设置运输槽连通斜槽和清洗装置,实现了大豆自动进入清洗装置的目的。
优选的,所述运输槽为倾斜向下的角度设置,通过运输槽分别为倾斜向下的角度设置,水流通过运输槽向下流动,带动大豆自动进入清洗装置,从而实现了自动运送大豆的功能。
优选的,所述清洗装置包括仓体入料口、清洗仓和仓体出料口,所述清洗仓为圆筒网状结构,所述清洗仓外设置有若干支撑筋,所述支撑筋分别与仓体入料口和仓体出料口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通过将清洗仓设置为圆筒网状结构,使在清洗装置内清洗大豆时,清洗后的水可沿网状结构漏出清洗仓内,从而实现清洗大豆的目的,通过在清洗仓外设置支撑筋,支撑筋分别与仓体入料口和仓体出料口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从而使清洗装置在运转过程中更加稳定,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优选的,所述清洗装置正下方设置有水槽,所述水槽下部设置有支撑框,所述清洗装置与支撑框采用滚动方式连接,所述水槽与支撑框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清洗装置外部设置有能驱动清洗装置相对水槽旋转的驱动装置,通过驱动装置带动清洗装置绕水槽旋转,在旋转离心力的作用下大豆上的污垢等杂质被洗落,随着水流被带走,通过设置水槽盛装污水,然后排放在指定地点或者二次利用可保护环境和提高水的利用率,减少水的浪费。
优选的,所述清洗装置内设置有若干搅拌筋,所述搅拌筋之间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所述搅拌筋两端分别与仓体入料口和仓体出料口采用焊接方式固定连接,通过在清洗装置内部设置若干搅拌筋,在清洗装置的旋转过程中搅拌筋与大豆不断碰撞摩擦,从而起到了除去大豆表面污垢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来金燕食品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来金燕食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48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