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参数测试模组和用于基站天线的参数测试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3057.X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64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春垦;刘木林;高卓峰;邓秀聪;方泽明;潘礼添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10 | 分类号: | H04B17/10;H04B17/12;H04B17/309;H04W24/04 |
代理公司: | 深圳瑞天谨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44340 | 代理人: | 张佳 |
地址: | 5284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参数 测试 模组 用于 基站 天线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参数测试模组和用于基站天线的参数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参数测试模块具有测试物理姿态,如机械下倾角、方位角、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功能,通常内置于产品(例如基站天线)里面,因此后续维护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参数测试模组和用于基站天线的参数测试系统,旨在解决参数测试模块内置于产品里面,后续维护不方便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参数测试模组,所述参数测试模组包括壳体、内置于壳体内的参数测试模块和与参数测试模块电连接的天线信息化管理模块,参数测试模组还包括与参数测试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接口和与天线信息化管理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是PIN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接口是AISG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测试模组应用于基站天线时,所述第一接口通过基站天线的第三接口与基站天线的定位天线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还与基站天线的RF接口电连接。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基站天线的参数测试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上述的参数测试模组、基站天线和射频拉远单元,基站天线包括定位天线、RF接口和与定位天线电连接的第三接口,参数测试模组的第一接口通过基站天线的第三接口与基站天线的定位天线电连接,参数测试模组的第二接口与射频拉远单元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接口还与基站天线的RF接口电连接,所述射频拉远单元还通过基站天线的RF接口与参数测试模组的第一接口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基站天线的第三接口是PIN接口。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测试模组安装在基站天线底部。
进一步地,所述参数测试模组用松不脱螺钉固定在基站天线底部。
在本实用新型中,由于参数测试模组集成了参数测试模块和天线信息化管理模块,还包括与参数测试模块电连接的第一接口和与天线信息化管理模块电连接的第二接口,因此可应用于基站天线、机房、铁塔、楼房、汽车、风车等所有需要测试物理姿态,如机械下倾角、方位角、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产品,且简化了参数测试模组的安装方式,方便后续维护。另外,由于参数测试模组的第一接口是PIN接口,基站天线的第三接口是PIN接口,因此使参数测试模组实现通过可插拔的形式与基站天线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参数测试模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提供的用于基站天线的参数测试系统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行说明。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参数测试模组包括壳体11、内置于壳体11内的参数测试模块12和与参数测试模块12电连接的天线信息化管理模块(Remote e-Antenna Extension,RAE)13,参数测试模组还包括与参数测试模块12电连接的第一接口14和与天线信息化管理模块13电连接的第二接口15。参数测试模块12具有测试物理姿态,如机械下倾角、方位角、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等功能。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第一接口14可以是PIN接口,第二接口15可以是AISG(Antenna Interface Standards Group,天线接口标准组织)接口。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参数测试模组可以应用于基站天线、机房、铁塔、楼房、汽车、风车等所有需要测试物理姿态,如机械下倾角、方位角、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产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提供的参数测试模组应用于基站天线时,第一接口14通过基站天线的第三接口与基站天线的定位天线电连接,第一接口14还可以与基站天线的RF接口电连接。
实施例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305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纤光路交换装置及探测系统
- 下一篇:智能家居嵌入式WIFI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