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40623.1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76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周健;何宏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盛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35/36 | 分类号: | B65B35/36;B65B35/5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531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组件 防隐裂 自动 叠放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件叠放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系统。
背景技术
现阶段大多数光伏组件自动打包机都是采用吸盘方式吸附在背板上进行操作,除了吸盘寿命短维护频率高造成成本高以外,这样操作还会使用组件产生隐裂的可能,现在市场上对组件隐裂要求越来越高,但是至今还未发现防隐裂自动打包叠放的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系统,避免了现有技术中防隐裂自动打包叠放的方法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方法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方法,使用传动机构和夹具来抓住组件的铝边框顺序依次一个个的放置在托盘上进行斜放叠加,直到放满组件为止。
所述使用传动机构和夹具来抓住组件的铝边框顺序依次一个个的放置在托盘上进行斜放叠加,直到放满组件为止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动力源驱动传动带,带动抓取机构进行水平移动;
步骤2:当组件从线体传送带上传来组件时,使用抓取机构上的夹具进行抓取,抓取位置为组件的边框C面;
步骤3:抓取机构抓取组件后进行水平移动,移动到打包位置;
步骤4:抓取机构上的转动轴旋转30度,与30度斜面支撑架平齐,依靠支撑架放置组件;
步骤5:依次重复往返运动,直至托盘上放满26块组件为止;
步骤6:最终套上围框,打包结束。
所述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系统,包括相连接的传动机构和夹具,所述传动机构和夹具的连接结构为: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线体1,所述线体1上架设有传送带2,所述传送带2 用来传送组件3,所述传送带2的上方通过自动打包架5架设有传送链4,所述传送链4由动力源6驱动,所述传送链4上连接有朝下竖直设置的抓取机构7,所述抓取机构上带有转动轴8,所述转动轴8下端同夹具9相连接,另外在所述传送链4的尾部下方架设有托盘10,所述托盘10包括30度斜面支撑架11。
所述夹具9包括环绕贴附在吸附齿12上的缓冲垫13。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针对现在行业普遍的光伏组件防隐裂包装的自动设备方法,其效果如下:
1.整个组件传送与包装过程中,都没有人工参与,当组件从传送带上传来组件时,直接使用抓取机构进行操作,作用点为铝框的C面,避免了传动机构与组件背板面,或者电池面的接触,减少电池片隐裂
2.组件摆放方式为倾斜30度角方式放置,比垂直、水平放置效果更佳,对组件撞击接触面减少,从而减少电池片隐裂;
3.抓取机构上的夹具设计了两层保护,一层是缓冲垫,二层使用摩擦吸附齿。有效降低组件搬动时的硬性接触,同时组件抓取力度适中,不容易打滑与脱落,增加安全性,该装置是金属材料与弹性体面接触方式,使用寿命长、维护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而本专利所提出的一种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系统和方法就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的问题,该测试方法包括了EL测试,耐压绝缘测试,DC功率测试和AC功率测试四个部分组成。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地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高效组件防隐裂自动叠放方法,使用传动机构和夹具来抓住组件的铝边框顺序依次一个个的放置在托盘上进行斜放叠加,直到放满组件为止。
所述使用传动机构和夹具来抓住组件的铝边框顺序依次一个个的放置在托盘上进行斜放叠加,直到放满组件为止的具体流程如下:
步骤1:动力源驱动传动带,带动抓取机构进行水平移动;
步骤2:当组件从线体传送带上传来组件时,使用抓取机构上的夹具进行抓取,抓取位置为组件的边框C面,避免了传动机构与组件背板面,或者电池面的接触,减少电池片隐裂;
步骤3:抓取机构抓取组件后进行水平移动,移动到打包位置;
步骤4:抓取机构上的转动轴旋转30度,与30度斜面支撑架平齐,依靠支撑架放置组件,倾斜一定角度放置组件,比垂直、水平放置效果更佳,对组件撞击接触面减少,从而减少电池片隐裂;
步骤5:依次重复往返运动,直至托盘上放满26块组件为止;
步骤6:最终套上围框,打包结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盛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盛阳光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4062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