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9925.7 | 申请日: | 2016-08-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241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2 |
发明(设计)人: | 周永新;郑博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同济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A61M25/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新律师事务所31272 | 代理人: | 俞涤炯 |
地址: | 2003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体腔 穿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穿刺置管装置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胸膜腔穿刺引流或腹腔穿刺引流是临床上最常用的诊断和治疗措施之一,通过抽液、抽气或胸腔减压治疗胸腔积液、积气所产生的呼吸困难,同时根据需要可以向胸腔内注射药物。传统的胸腔穿刺术多于局麻后用粗穿刺针进行。因此近年来,许多学者对传统的胸腔穿刺针进行了改进,目前中心静脉导管代替传统的胸穿针应用于临床用较前卫,常规消毒铺巾局部麻醉后,用中心静脉导管代替胸腔穿刺针穿刺,进入胸腔,将导丝沿针芯送入胸腔后拔出穿刺针,接着用扩张管沿导丝扩皮后,把中心静脉导管沿导丝送入胸腔,最后拔出导丝。该方法虽然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但是操作相对复杂,且操作过程中进针深度很难控制,易引起内部脏器损伤,导管植入后,头端易打折,造成导管阻塞等,有改良的空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以解决操作相对复杂,进针深度很难控制,导管植入后,头端易打折等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包括:一内芯,所述内芯头端呈尖锥状,所述内芯的前端一部分为细端,所述内芯的后端至尾端为粗端;一负压装置,所述负压装置与所述内芯的尾端相连接。一导管,所述导管套于所述内芯外。
一球囊,所述导管的头端的外表面周围安装有所述球囊。一气囊管,所述球囊与所述气囊管相连,所述气囊管安装于所述导管的尾端的外表面上。一深度保护装置,所述导管外表面夹有一所述深度保护装置,所述深度保护装置的位置可调节。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所述内芯的外表面刻有刻度。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所述导管为弹性材料。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外表面刻有与所述内芯外表面一样的刻度。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所述导管的头端呈尖状,所述导管的内腔的头端与所述内芯的头端相匹配,且所述导管的内腔的后段的直径小于所述内芯的后段的直径,所述导管的前端部分有若干所述侧孔。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所述负压装置,包括:一负压腔,所述负压腔呈桶状,所述负压腔外表面上安装有压力表;一活塞,所述活塞滑动连接于所述负压腔内;一负压开关,所述活塞后安装有一负压开关。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所述深度保护装置,包括:一弹力圈,所述弹力圈为一卷曲圆形,所述弹力圈的下部固定连接着左臂和右臂;所述左臂的上部固定有第一弯曲杆,所述第一弯曲杆的上部外侧开设有第一齿条,所述左臂的下部固定有第二弯曲杆,所述第二弯曲杆光滑;所述右臂中部固定有一第三弯曲杆,所述第三弯曲杆的上部内侧开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齿条与所述第一齿条啮合;所述左臂、所述第一弯曲杆、所述第二弯曲杆与所述第三弯曲的上部头端面构成固定槽;通过调节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位置可调节所述固定槽的长度。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一粘性垫,所述粘性垫正中心上安装有一圆形的纱垫,所述纱垫正中有一导管孔,所述导管孔上有一相连外固定套;所述粘性垫有一开口,所述开口从所述粘性垫的外侧边缘的中心至所述导管孔中;所述导管沿所述开口处装入所述导管孔,所述深度保护装置夹紧在外固定套外侧边缘。
上述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其中,所述球囊为弹性材料。
上述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具有积极效果是:
该装置优化胸腹腔穿刺操作,对患者损伤小;可自动判断是否进入胸腔;可控制穿刺深度;可一次完成穿刺与置管;导管可自动弯曲成型,固定性好并且引流通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的内芯和导管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的深度保护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的粘性垫片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体腔穿刺置管装置的导管使用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同济医院,未经上海市同济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99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具光源输出的透明刀具
- 下一篇:介入经皮胃肠造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