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管式抽稠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38527.3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89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刘树高;韩启清;李少甫;王瑀;郑小雄;陈文徽;王新红;李海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15/02 | 分类号: | F04B15/02;F04B47/00;F04B53/10;E21B4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138 | 代理人: | 董亚军 |
地址: | 100007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管式抽稠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抽油泵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管式抽稠泵。
背景技术
随着油田开采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抽油泵来满足不同的采油举升工艺需求。例如,常规使用的泵可分为管式抽油泵和杆式抽油泵,特种泵根据用途又可分为抽稠泵,防气泵、防砂泵等。其中管式抽稠泵可以用来适应稠油的开采,如何设计管式抽稠泵来有效的开采稠油,已经成为了油田开采研究领域人们关注的问题。
现有技术的管式抽稠泵由泵筒、柱塞、进液固定阀、排液游动阀和杆柱组成。泵筒上部与油管相连,柱塞位于泵筒内,进液固定阀位于泵筒底部将泵腔与外界隔开,柱塞上装有排液游动阀将泵腔上部与下部隔开,游动阀随着柱塞的移动而移动,杆柱与柱塞顶部垂直相连。当地面抽油机拉着杆柱带动泵筒内柱塞上行时,柱塞上的排液游动阀关闭,泵腔上部液体随着柱塞的上升被举升到油管中,同时,泵筒底部进液固定阀打开,液体由于形成的真空负压而通过阀孔进入泵腔下部,当柱塞上行到泵筒顶部时,即为将原泵腔中液体全部举升到油管中,同时泵外液体再次充满整个泵腔的过程;当泵筒内柱塞受杆柱和泵上部液柱压力下行时,柱塞上的排液游动阀打开,泵筒底部进液固定阀关闭,液体由泵腔的下部转移到泵腔的上部。柱塞在地面抽油机作用下做反复上下抽吸运动,实现了将井下原油举升到地面的过程。
在实现本实用新型的过程中,设计人发现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问题:
当柱塞下行时,存在柱杆对柱塞加压的问题,当柱塞下液体压力大于或等于柱塞上液柱的压力时,柱塞上的排液游动阀才会打开,将液体由泵腔的下部转移到泵腔的上部,当液体是粘度很大的稠油时,柱塞下行阻力很大,容易导致杆柱弯曲、杆管偏磨、光杆与抽油机驴头打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柱塞下行阻力很大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管式抽稠泵。所述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管式抽稠泵,包括:泵筒组件总成和位于所述泵筒组件的内部的柱塞组件总成,其特征在于,
所述泵筒组件总成包括:上泵筒和与所述上泵筒连接的下泵筒;所述上泵筒的内径小于所述下泵筒的内径,所述上泵筒的长度小于所述下泵筒的长度;所述上泵筒用于与油管连接;
所述柱塞组件总成包括:依次串连的上柱塞、排液阀、进排液短节、进液阀、下柱塞;所述上柱塞的外径小于所述下柱塞的外径,所述上柱塞的长度大于所述下柱塞的长度;
所述上柱塞顶部用于与抽油杆柱连接,并且所述上柱塞可与油管连通;所述下柱塞将下泵筒的泵腔分为上泵腔和下泵腔;
所述进排液短节的侧面的上方带有排液长孔,且所述进排液短节的侧面的下方带有进液长孔。
优选地,所述上柱塞包括出液长孔;并且所述出液长孔位于所述上柱塞的上端侧面。
优选地,所述上泵筒的内径与所述上柱塞的外径相配合,所述下泵筒的内径与所述下柱塞的外径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进排液短节为一根带有孔的圆柱形钢柱。
优选地,所述排液长孔和进液长孔的起点为圆柱形钢柱两端中心轴处,终点为圆柱形钢柱的侧面。
优选地,所述排液长孔的起点与排液阀连通,所述进液长孔的起点与进液阀连通。
优选地,所述排液阀和所述进液阀为浮动凡尔球阀,包括阀球、球座和阀罩。所述阀罩孔壁为喇叭型,接近阀球的孔的直径大于远离阀球的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阀球的直径为30mm以上,所述进液阀的孔径为27mm以上。
优选地,所述下柱塞下端连接一个引流喇叭口。
优选地,所述上泵筒通过变扣接头与泵上油管连接,所述下泵筒也通过变扣接头与泵下油管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385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搜索引擎分布式实现方法
- 下一篇:文章重复度的检测方法、装置及计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