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9112.X | 申请日: | 2016-08-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9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夏靖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平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7/00 | 分类号: | A61J7/00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46001 | 代理人: | 张耀婷 |
地址: | 570100 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婴幼儿 药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品,尤其涉及一种奶瓶,具体涉及一种多腔式的婴幼儿喂药瓶。
背景技术
婴幼儿喂药是家长和医护人员最最头痛的一件事情。婴幼儿的药物通常分为固状或液状,固状的药物需要碾碎后制成液状,再将液状的药物用勺子喂,在喂药的过程中由于孩子哭闹容易导致药品洒落。而且喂完药物后,再想给孩子喂点清水清口就很难,所以孩子会一直难受、哭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具有多个内腔,可根据需要进行药物或清水的及时切换,在孩子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喂药,方便快捷的婴幼儿喂药瓶。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婴幼儿喂药瓶,包括瓶身和奶嘴,其中,所述瓶身内部纵向设有分隔板,分隔板将瓶身内腔分隔成药腔和水腔,所述药腔和水腔的底部均设有加液装置,药腔和水腔的顶部均设有与奶嘴相通的出液口,出液口的进水端为锥形状结构,出液口的出水端为漏斗状结构;所述药腔和水腔内均设有贯穿腔体的放液推杆,放液推杆的底部延伸出瓶身外且端部设有按钮式复位装置,放液推杆的顶部设有与腔体出液口的漏斗状结构相吻合的锥形阀;所述锥形阀使腔体出液口呈关闭或打开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加液装置包括加液孔和密封加液孔的塞子。
进一步地,所述按钮式复位装置包括与放液推杆连接的圆滑面按钮、一端与圆滑面按钮连接,另一端与瓶身连接的复位弹簧,放液推杆可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回位。
进一步地,所述药腔和水腔内均设有与瓶身一体式的中空隔水柱,放液推杆位于中空隔水柱内;中空隔水柱顶端的放液推杆外侧设有密封圈,中空隔水柱和密封圈防止腔体内的液体不流入放液推杆与腔体之间的缝隙,使腔体内的液体不流出瓶身,确保放液推杆上下移动过程中腔体内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进一步地,所述药腔和水腔的出液口的顶部均设有防反流组件,防反流组件由下部的柱形挡水圈和上部的收缩口构成。防反流组件有效地避免了奶嘴内的药液流入水腔或者奶嘴内的水液流入药腔,确保了两种腔体内的液体不混合。
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
2、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具有多种腔体,每个腔体内可放置不同的液体,可根据需要进行药物或清水的及时切换,在孩子不知不觉的情况下快速进行喂药;
3、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腔体内设有中空隔水柱,放液推杆位于中空隔水柱内;中空隔水柱顶端的放液推杆外侧设有密封圈。中空隔水柱和密封圈防止腔体内的液体不流入放液推杆与腔体之间的缝隙,使腔体内的液体不流出瓶身,确保放液推杆上下移动过程中腔体内的密封性和可靠性。
4、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腔体内的出液口的顶部设有防反流组件,防反流组件有效地避免了奶嘴内的药液流入水腔或者奶嘴内的水液流入药腔。
5、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腔体内的出液口的进水端为锥形状结构,确保喂药瓶使用过程中,腔体内的液体集中快速的流入奶嘴;出液口的出水端为漏斗状结构,放液推杆顶部设有与漏斗状结构相吻合的锥形阀,确保锥形阀关闭出液口时的密封性以及锥形阀打开出液口时液体流道的顺畅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奶嘴;2、锥形阀;3、密封圈;4、瓶身;5、放液推杆;6、中空隔水柱;7、水腔;8、加液孔;9、塞子;10、圆滑面按钮;11、复位弹簧;12、药腔;13、分隔板;14、出液口;15、柱形挡水圈;16、收缩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婴幼儿喂药瓶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平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海南平衡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9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地下室外墙防水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地下建筑渗漏治理排涝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