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VC塑料颗粒深度破碎打包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27864.2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58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王明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瑞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B1/04 | 分类号: | B65B1/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48 | 代理人: | 姜庆梅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vc 塑料颗粒 深度 破碎 打包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颗粒加工包装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PVC塑料颗粒深度破碎打包输送系统。
背景技术
塑料是以单体为原料,通过加聚或缩聚反应聚合而成的高分子化合物,俗称塑料或树脂,可以自由改变成分及形体样式,由合成树脂及填料、增塑剂、稳定剂、润滑剂、色料等添加剂组成;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树脂这一名词最初是由动植物分泌出的脂质而得名,如松香、虫胶等,树脂是指尚未和各种添加剂混合的高分子化合物。树脂约占塑料总重量的40%~100%,塑料的基本性能主要决定于树脂的本性,但添加剂也起着重要作用。有些塑料基本上是由合成树脂所组成,不含或少含添加剂,如有机玻璃、聚苯乙烯等;其中,塑料颗粒:大致分为200多种,细分,几千种。常见的有几十种,通用塑料,工程塑料,特种塑料等;但是,现有的塑料颗粒在最终的成品制备过程中,其粉碎设备通常粉碎效果很差,仅仅通过一次粉碎便匆匆排出料外,导致颗粒不够完整,品质较差,长时间的工作直接导致内腔温度较高,由于塑料特殊的物理性质,使得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发生熔化,需要对内腔进行降温处理,并且在进行包装过程之前不能够进行人工可控的放料过程,后续的盛盒有的多有的少导致物料很不均匀,物料中如果含有金属杂质将直接导致最终的成品合格率大幅下降,影响工厂企业的使用;不仅如此,当盒子在传送带上发生偏斜时很容易滑出机体外,影响正常的生产加工过程,需要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PVC塑料颗粒深度破碎打包输送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PVC塑料颗粒深度破碎打包输送系统,包括颗粒粉碎箱,所述颗粒粉碎箱的内腔上部位置水平设置有一级旋转切割轴,所述一级旋转切割轴的轴体圆周上均布有切割刀片,所述一级旋转切割轴的下方颗粒粉碎箱的内侧壁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倾斜导料板,所述倾斜导料板的下方中间位置设置有一对二级粉碎辊,所述颗粒粉碎箱的顶部设置有物料进料斗,所述颗粒粉碎箱的箱体外侧壁上还设置有冷却水套且其设置为空腔形结构,所述冷却水套的右侧顶部连通有冷水添加管,所述冷却水套的左侧底部连通有冷却水排放管,所述颗粒粉碎箱的箱体底部设置有第一排料斗,所述第一排料斗的斗体上设置有第一放料阀,所述第一排料斗的底部设置有计量透明盒,所述计量透明盒的盒体前侧壁上设置有刻度区域,所述计量透明盒的下方连接有第二排料斗,所述第二排料斗的斗体上设置有第二放料阀,所述第二排料斗的下方水平设置有一号传送带,所述一号传送带的后侧同一高度位置设置有二号传送带,所述二号传送带的侧边固定设置有固定门形架,所述固定门形架的架体顶部中间位置设置有金属探测器,所述固定门形架的架体侧边、二号传送带带体表面一侧位置还固定设置有气动伸缩杆,所述气动伸缩杆的杆体端部设置有推动挡板,所述二号传送带的后侧还设置有三号传送带,所述三号传送带的带体上部位置设置有水平安装板,所述水平安装板的底部中心位置处设置有振动电机,所述二号传送带的下方设置有固定底座,所述水平安装板与固定底座之间两侧位置安装有缓冲弹簧,所述一号传送带的带体两侧位置还固定设置有竖直支撑柱,所述竖直支撑柱的柱体顶部位置安装有防漏挡栏。
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对一级旋转切割轴和一对二级粉碎辊均为向内侧相反的方向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冷水添加管和冷却水排放管的管体上分别设置有启闭阀门。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金属探测器通过可编程控制器电性连接至气动伸缩杆。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一号传送带的带体上方设置有若干个包装小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瑞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瑞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2786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