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旋转拧紧式携带型接地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17942.0 | 申请日: | 2016-08-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4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丹丹;何荣卜;曾志伟;刘永志;王金凤;王家理;祝昆 | 申请(专利权)人: | 六盘水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553004 贵州省***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旋转 拧紧 携带型 接地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系统常用接地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快速旋转拧紧式携带型接地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力系统中需要对输电线路检修时,通常先用验电器对线路进行验电后,然后在线路上挂接地线,以保证线路检修人员的安全。若在维修过程中,接地线不小心脱落,则工作人员就有发生触电的危险,很大程度上影响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及安全。携带型接地线装置在电力系统行业常用的安全工具,在电力系统行业里携带型接地线一般分为螺旋式携带型接地线、撞击式接地线两种。如附图1所示,为常规的螺旋式携带型接地线,主要包括导体端线夹、旋转螺杆、还包括紧固螺丝、接地线、绝缘棒、绝缘棒主手柄、绝缘棒与手柄紧固端,导体端线夹固定在可旋转范围的旋转螺杆上,旋转螺杆固定在绝缘棒末端,绝缘棒与绝缘棒主手柄通过绝缘棒与手柄紧固端紧固,还包括紧固螺丝、接地线,接地线通过紧固螺丝固定在导体端线夹上。目前,因为撞击式的接地装置存在安全风险,国内电网公司已经不再使用。然而,常规的螺旋式携带型接地线存在易脱落、旋转压缩耗时、不能在箱柜内扁形母线使用等不足之处,很大程度上影响电网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作业安全环境,亟需解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快速旋转拧紧式携带型接地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快速旋转拧紧式携带型接地装置,包括绝缘棒;所述绝缘棒一端连接有绝缘棒主手柄,另一端上设有旋转螺杆;在所述旋转螺杆上安装有导体端线夹,在该导体端线夹上安装有接地线;所述导体端线夹包括上夹体和下夹体,二者间形成线夹开口,在所述上夹体上设有挡钩;所述绝缘主手柄远离所述绝缘棒的一端设有辅助旋转手柄,在所述绝缘棒主手柄上设有容纳所述辅助旋转手柄的凹槽。
进一步,所述接地线通过紧固螺丝可拆卸的安装在所述导体端线夹上。
进一步,所述绝缘棒通过连接套与所述绝缘棒主手柄连接。
进一步,所述下夹体安装在所述旋转螺杆上,上夹体包括连接部和夹持部,其连接部与旋转螺杆连接,在夹持部自由端设有朝向下夹体一侧的所述挡钩。
进一步,所述下夹体朝向所述上夹体的一侧设有下定位槽,在所述上夹体上对应所述下定位槽设有上定位槽。
进一步,所述旋转螺杆为全螺纹结构。
进一步,所述辅助旋转手柄包括与所述绝缘棒主手柄铰接的第一柄体,以及铰接在该第一柄体上的第二柄体。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形成有效的省力臂,便于实现快速旋转拧紧压缩和快速旋转拆除导体端线夹,达到快速有效地装拆接地装置的作用,使 用效果好,安全性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常规螺旋式携带型接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绝缘棒主手柄位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导体端线夹;2-旋转螺杆;3-紧固螺丝;4-接地线;5-绝缘棒;6-绝缘棒主手柄;7-第一柄体;8-上定位槽;9-上夹体;10-下夹体;11-挡钩;12-辅助旋转手柄;13-凹槽;14-第二柄体;15-连接套;16-连接部;17-夹持部;18-下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六盘水师范学院,未经六盘水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1794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