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组合衣柜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08846.X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285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国章 |
主分类号: | A47B61/00 | 分类号: | A47B61/00;A47B61/04;A47B47/00 |
代理公司: | 广州新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100 | 代理人: | 华辉 |
地址: | 52910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衣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家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组合衣柜。
背景技术
衣柜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储存工具,衣柜的出现使家庭整齐划一,保持衣服的整洁和卫生,给人们带来很大的方便。然而,传统的衣柜由板材之间通常是固定连接,不便于拆装和搬运,占用空间较大,灵活性不足。
另外,现有的简易衣柜,如专利号为CN201320202545.1的一种组合式简易衣柜,由管状的套杆通过插接在接口的套口内连接组成支架,这种装配方式不牢固,随着衣柜使用过程中的摇晃支架容易松动甚至脱离,不适合长期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并且结构稳固,能组合成多种结构以适应不同空间的组合衣柜。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组合衣柜,包括至少4条纵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还包括连接杆、挂衣杆以及隔板,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若干连接杆连接组成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通过若干连接杆连接组成第二支撑架,所述隔板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所述每条支撑杆均包括作为支撑主体的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一侧面延伸出连接部,所述连接部中空,呈夹子状,其末端开口形成夹持口,该连接部内设置有凸起的夹持件,外部两侧设置有沿支撑杆纵向排列的挂钩,所述连接杆两末端分别插入对应的支撑杆的连接部,在夹持口和夹持件的作用下固定;所述挂衣杆两端设置有横向的连接件,该连接件两端设有与所述挂钩匹配的开孔,所述挂衣杆两端分别挂在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上。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衣柜通过若干的支撑杆、连接杆和隔板即可组装结构稳定衣柜,并且可以根据需求组装成大小、结构不同的组合衣柜,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所述支撑杆的连接部呈夹子状,其内部设有夹持件,使其与连接杆连接稳固可靠,承重量大。
进一步地,所述挂钩钩口向上,其底部与所述支撑杆固接。
进一步地,所述隔板底部两侧设置有与所述挂钩匹配的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衣柜还包括有晾鞋架,所述晾鞋架由平行设置的两条长杆组成,所述两条长杆两端通过横向的连接件连接,所述连接件两端设有与所述挂钩匹配的开孔。
进一步地,所述组合衣柜还包括有横撑杆,该横撑杆两端分别固接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三支撑杆上。
进一步地,所述各横撑杆为交叉设置。该设置的横撑杆可以使衣柜更加稳固,不会容易晃动。
进一步地,所述各支撑杆末端还设置有防滑塞,所述防滑塞插入所述各支撑杆的支撑部,除了防滑之外还具有缓冲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所述连接杆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支撑架的俯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所支撑杆侧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所述隔板仰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挂衣杆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所述晾鞋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所示,一种组合衣柜,包括纵向设置的第一支撑杆11、第二支撑杆12、第三支撑杆13、第四支撑杆14、第五支撑杆15和第六支撑杆16,还包括高度较矮第七支撑杆17、第八支撑杆18、连接杆2以及隔板3,所述第一支撑杆11和第二支撑杆12通过若干连接杆 2连接组成第一支撑架,所述第三支撑杆13和第四支撑杆14通过若干连接杆2连接组成第二支撑架,所述第五支撑杆15和第六支撑杆16通过若干连接杆2连接组成第三支撑架,所述第七撑杆17和第八支撑杆18通过若干连接杆2连接组成第四支撑架,所述隔板3两侧分别可拆卸地安装在各个支撑架之间。如图2、图3和图4所示,所述每条支撑杆均包括作为支撑主体的支撑部111,所述支撑部一侧面延伸出连接部112,所述连接部中空,呈夹子状,其末端开口形成夹持口,该连接部内设置有凸起的夹持件113,外部两侧设置有沿支撑杆纵向排列的挂钩114,所述连接杆2末端插入所述支撑杆的连接部112,在夹持口和夹持件113 的作用下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国章,未经李国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0884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天线切换系统及移动终端
- 下一篇:一种多波束天线通信中的跨波束数据复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