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有效
申请号: | 201620906603.2 | 申请日: | 2016-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2615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29 |
发明(设计)人: | 韦香玉;韦柳延 | 申请(专利权)人: | 柳州市妇幼保健院 |
主分类号: | A61F5/03 | 分类号: | A61F5/03 |
代理公司: | 柳州市荣久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5113 | 代理人: | 彭艳妮 |
地址: | 545001 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体外 倒转 术后 固定 腹部 充气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
背景技术
临床工作中无专用的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孕妇腹部的腹带,常见的孕妇腹带、腹托主要是用于缓解腹部的下坠感,不能用于固定腹中胎儿体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
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包括弹力带和设有手捏充气球的充气囊,所述的充气囊包括充气囊Ⅰ和充气囊Ⅱ,所述的弹力带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腹部的弹力带Ⅰ和弹力带Ⅱ、用于包裹背部的弹力带Ⅲ和弹力带Ⅳ,所述的弹力带Ⅰ、弹力带Ⅱ的两端分别与充气囊Ⅰ和充气囊Ⅱ的一侧连接,该弹力带Ⅰ、弹力带Ⅱ均位于充气囊Ⅰ和充气囊Ⅱ之间并分别位于该充气囊Ⅰ和充气囊Ⅱ的两端,所述的弹力带Ⅲ与充气囊Ⅰ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弹力带Ⅳ与充气囊Ⅱ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弹力带Ⅲ和弹力带Ⅳ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粘贴带。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所述的充气囊为椭圆形充气囊。
所述的弹力带和充气囊上均设有扣子和扣眼,所述的弹力带和充气囊通过扣子连接。
所述的充气囊还包括充气囊Ⅲ和充气囊Ⅳ,所述的弹力带Ⅲ与充气囊Ⅰ通过充气囊Ⅲ连接,所述的弹力带Ⅳ与充气囊Ⅱ通过充气囊Ⅳ连接。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包括弹力带和设有手捏充气球的充气囊,所述的充气囊包括充气囊Ⅰ和充气囊Ⅱ,所述的弹力带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腹部的弹力带Ⅰ和弹力带Ⅱ、用于包裹背部的弹力带Ⅲ和弹力带Ⅳ,使用时,充气囊Ⅰ和充气囊Ⅱ分别用于固定孕妇左右两侧腹部,弹力带Ⅰ和弹力带Ⅱ分别固定上下腹部,弹力带Ⅲ和弹力带Ⅳ用于包裹背部故而将本实用新型的充气式腹带固定于孕妇腹部,该充气式腹带不仅可以缓解腹部的下坠感,更重要的是能弹性固定腹部左右两侧,防止胎儿体位变化,同时不引起孕妇不适。且本实用新型可以根据孕妇体型、舒适度使用充气筒、粘贴带调节整个腹带的松紧度。所述的弹力带和充气囊上均设有扣子和扣眼,可以方便充气囊和弹力带之间连接、拆卸,若孕妇腹围较宽可每边各增加一个充气囊。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的技术特征作进一步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之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的结构示意图。
在上述附图中,各标号说明如下:
1-充气囊Ⅰ,2-充气囊Ⅱ,3-弹力带Ⅰ,4-弹力带Ⅱ,5-弹力带Ⅲ,6-弹力带Ⅳ,7-手捏充气球。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臀位体外倒转术后固定腹部的充气式腹带,包括弹力带和设有手捏充气球7的充气囊,所述的充气囊为椭圆形充气囊。所述的充气囊包括充气囊Ⅰ1和充气囊Ⅱ2,所述的弹力带包括用于固定上下腹部的弹力带Ⅰ3和弹力带Ⅱ4、用于包裹背部的弹力带Ⅲ5和弹力带Ⅳ6,所述的弹力带Ⅰ3、弹力带Ⅱ4的两端分别与充气囊Ⅰ1和充气囊Ⅱ2的一侧连接,该弹力带Ⅰ3、弹力带Ⅱ4均位于充气囊Ⅰ1和充气囊Ⅱ2之间并分别位于该充气囊Ⅰ1和充气囊Ⅱ2的两端形成一中空的矩形结构,所述的弹力带Ⅲ5与充气囊Ⅰ1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弹力带Ⅳ6与充气囊Ⅱ2的另一侧连接,所述的弹力带Ⅲ5和弹力带Ⅳ6上分别设有相对应的粘贴带。所述的弹力带和充气囊上均设有扣子和扣眼,所述的弹力带和充气囊通过扣子连接,即所述的弹力带Ⅰ3、弹力带Ⅱ4、弹力带Ⅲ5和弹力带Ⅳ6分别通过纽扣与充气囊Ⅰ1和充气囊Ⅱ2连接。所述的充气囊还包括充气囊Ⅲ和充气囊Ⅳ,若孕妇腹围较宽可每边各增加一个充气囊,即所述的弹力带Ⅲ5与充气囊Ⅰ1通过充气囊Ⅲ连接,所述的弹力带Ⅳ6与充气囊Ⅱ2通过充气囊Ⅳ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柳州市妇幼保健院,未经柳州市妇幼保健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90660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电源并联输出控制电路
- 下一篇:一种新型电源延迟启动控制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