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支架输送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98329.9 | 申请日: | 2016-08-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425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21 |
发明(设计)人: | 田文彦;蒋林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万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966 | 分类号: | A61F2/966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科谊专利代理事务所32225 | 代理人: | 肖兴坤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架 输送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创伤介入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它用于输送并释放支架至腔体病变处。
背景技术
介入治疗(Interventional treatment),是介于外科、内科治疗之间的新兴治疗方法,包括血管内介入和非血管介入治疗。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和外科、内科一道称为三大支柱性学科。简单的讲,介入治疗就是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在血管、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或经人体原有的管道,在影像设备(血管造影机、透视机、CT、MR、B超)的引导下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由于我国人口的老龄化以及新技术的上市,再加上肥胖、糖尿病以及晚期肾病的发生率越来越高,人们对外周血管(PV)手术的需求越来越大。也刺激了对外周介入支架和相关器械的需求。我国约有1500万人忍受着外周血管狭窄所引发的疾病和痛苦,但是我国外周血管支架产品80%以上依赖进口,绝大部分市场被进口产品所占领。
与球囊释放支架不同,自膨式支架使用特殊的输送系统,在出厂之前,自膨胀支架需被压缩预装在导管中;手术过程中,当支架通过该输送系统被送达到预定位置后,外鞘管回撤,支架就被膨胀到相应直径并释放。自膨式支架的径向支撑力较小,柔顺性好,可有效减少内膜增生。对于类似下腔静脉血栓滤器支架的输送,现有国外普遍实行的是利用推送导管推出,其精确定位能力稍差;而且如有释放定位不准,再行调整麻烦,手术操作时间加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型支架输送系统,它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植入精确的特点;并且该系统具有良好显影特性,便于跟踪和定位判断。
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支架输送系统,包括近端操作手柄、锁紧螺钉、收紧尾套、输送钢缆、密绕簧、前端抱圈、器械连接拴头、支架系统和导管,近端操作手柄内有中心孔,并且近端操作手柄的侧向带有锁紧螺纹孔,输送钢缆插入中心孔,并通过锁紧螺钉固定,收紧尾套收紧输送钢缆的尾端,输送钢缆从密绕簧中间穿过并固定,前端抱圈收紧输送钢缆的前端,再穿进器械连接拴头尾端的内孔并固定为一体,内螺母与支架的一端固定在一起成为支架系统,支架系统中内螺母与器械连接拴头前端的螺栓拧至一起;近端操作手柄前后推送,同时带动支架在导管内作相对移动,并可靠、准确的输送至病变位置,当支架系统自膨后且固定在病变位置时,再旋转近端操作手柄使支架系统与器械连接拴头脱离,然后撤回,并完成整个手术过程。
具体地,所述近端操作手柄的一端为盲孔,外形适合手感。
具体地,所述收紧尾套设为盲孔管、外部圆滑过渡。
具体地,所述锁紧螺钉设有防滑波纹,避免操作打滑。
具体地,所述输送钢缆的外周截面为圆形,有多根钢丝编制并定型处理而成。
具体地,所述密绕簧的截面为圆环形并保型处理,可以提高整体的柔韧性。
具体地,所述前端抱圈的截面为圆环形,可以避免钢缆端部松散、维持钢缆结构利于扭矩传达。
具体地,所述器械连接拴头的一端为盲孔,另一端为外螺纹,盲孔跟前端抱圈采用多点多环激光焊接可靠的连接在一起,而螺纹连接方式能使支架系统跟器械连接拴头可靠同轴连接配合。
具体地,所述导管为由高分子材料制成的软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支架准确无误的输送至所需的位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植入准确的一种输送系统;该系统还可依临床需要定位再调功能;因采用高密度金属材料,该系统具有良好显影特性,便于跟踪和定位判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输送系统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近端操作手柄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显影环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器械连接拴头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架系统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近端操作手柄,2为收紧尾套,3为锁紧螺钉,4为输送钢缆,5为密绕簧,6为前端抱圈,7为器械连接拴头,8为支架系统,81为内螺母,82为支架,9为导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万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万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983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支架回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尾骨骨折治疗座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