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机房货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82920.5 | 申请日: | 2016-08-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265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袁卫国;毕玉朝;陈晓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B66B11/00;B66B11/02;B66B7/00;B66B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5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货梯技术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机房货梯。
背景技术
现在无机房货梯比较普遍,通常无机房在井道的顶部两侧安放钢梁以便固定曳引机及顶部过渡轮,导致井道顶部高度增加;为了避免轿厢钢丝绳与井道支架摩擦,通常无机房轿底轮采用不对称两排轮,轿底轮距轿厢中心偏远,井道浅即轿厢净深尺寸偏小无法实现货梯的贯通门设计。
现有技术的具体缺陷是:现有无机房货梯由于在井道顶部两侧安放了钢梁,钢梁上放置曳引机,标准要求曳引机旋转部件的上方有大于300的垂直净空距离,曳引机高度约为550mm,这样使得钢梁安装位置距井道顶的安装高度至少1130mm。另外由于井道顶两侧都有钢梁,如果井道顶层高度矮的话,电梯的开门不能按井道开至最大,开门的尺寸受到很大局限。如果开门按客户要求开那么势必顶层高度一定要增加,导致建筑成本增加资金投入。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机房货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在轿厢导轨与对重导轨顶部做安装架固定安装曳引机及对重过渡轮,轿厢过渡轮也固定在轿厢导轨顶部,对井道的高度可以与常规的有机房货梯高度一样,无需特定增加井道顶高度,因此开门距也可以根据客户要求开到最大;两排轿底轮并排对称式设置,并贴靠设置在轿底下,这样轿厢绳头距离对重架中心最近,所以即使是贯通门设计也没有影响,而且轿厢两侧受力也均匀。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无机房货梯,包括井道支架、轿厢、轿架、井道、对重架和锁定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井道支架和对重架固定设置于所述井道内,所述轿架由曳引机通过钢丝绳牵引沿着轿厢导轨上下移动,所述轿架内固定装配有轿厢,所述对重架通过对重块与轿架和轿厢配重移动;所述井道位于各楼层上设置有贯通式双开门,所述贯通式双开门的井道内设置有层门装置,所述井道无门的一个侧壁设置有对重架,所述对重架上固定有对重导轨,所述贯通双开门相垂直的井道之间设置有轿厢导轨,两组轿厢导轨上分别装配有限位开关组件和平层感应开关组件,所述轿厢导轨与轿厢之间设置有锁定装置;所述贯通双开门相对应的轿厢上设置有轿厢门,所述轿厢门上方设置有门机;所述对重导轨、轿厢导轨顶部与井道顶部的主导支座、副导支座及曳引机搁架固定连接成平面,上面铺设曳引机平台,在曳引机平台上装配曳引机、对重过渡轮和对重过渡轮架,对重架相对一侧的轿厢顶部,通过主导支座与轿厢导轨固定,轿厢过渡轮架与主导支座呈一平面,上面固定轿厢过渡轮搁架和轿厢过渡轮;在轿厢过渡轮的前侧装配限速器垫板和限速器;轿厢导轨和对重导轨分别通过支架压导板与井道墙体用膨胀螺栓固定。
所述轿厢包括轿顶、轿壁、轿底、拉钩、地坎和护脚板;所述轿厢顶部装配有门机,所述轿顶与轿壁连接,所述轿壁与轿底固定,所述轿厢的轿厢门下部设置有地坎及护脚板、所述轿底侧面设置有拉钩;所述轿底下部固定设置有两排轿底轮,两排轿底轮并排对称式设置,并贴靠设置在轿底下方。
所述轿架包括轿厢护栏、轿厢油杯、轿厢上梁、轿厢导靴、连接板、轿厢直梁、轿厢下梁、拉耳、螺杆、轿底轮组件、轿底支座和安全机构;所述轿架由轿厢上梁、两根轿厢直梁、轿厢下梁固定而成,所述轿厢直梁两侧装配有拉耳和螺杆,所述螺杆与轿底的拉钩各四件固定;所述轿厢上梁与轿厢直梁通过连接板连接,两侧装配有锁定装置;轿厢下梁上通过轿底支座固定设置有两排轿底轮组件,并配有安全机构;所述轿厢上设置有四只轿厢导靴,上部轿厢导靴配有轿厢油杯;所述轿顶护栏固定在轿厢上梁上。
所述锁定装置包括锁定开关、锁定开关板、两套槽组件、两套轴组件、轴连接件、轴套及导靴板;检修时,所述轴组件插于导靴板内锁定轿厢,所述槽组件固定在轿架上,井道顶曳引机检修时,轿厢手动至极限位置,将轴组件推入导靴板内,同时轴组件上的轴套移动撞击锁定开关触点,实现开关的电路切换,并通过电线与控制系统连接强制禁止电梯运行,起到机械电气双重保险。
所述井道顶部通过主导支座和副导支座固定设置有对重过渡轮架,所述对重过渡轮架上装配有对重过渡轮;所述井道顶部还固定设置有轿厢过渡轮架,所述轿厢过渡轮架上装配有轿厢过渡轮,所述轿厢过渡轮上通过限速器垫板装配有限速器;所述井道顶部的曳引机平台上通过钢丝绳锥套固定有钢丝绳,所述钢丝绳由轿厢侧绕到就近第一排轿底轮,然后到轿厢过渡轮,再到另一排轿底轮,然后引至曳引机的曳引轮,然后绕到第一个对重轮,再绕到曳引机平台上的对重过渡轮,然后又绕至第二个对重轮,最后回到曳引机平台对应的钢丝绳锥套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未经常熟市通润电梯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8292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开门乘客电梯
- 下一篇:新型无机房电梯布置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