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5764.X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237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侯玉翠;宋绍轩;朱胜男;侯晓婷;佐藤隆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1N35/00 | 分类号: | G01N35/00;G01N1/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90 | 代理人: | 洪波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分析 装置 及其 试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化分析装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及其试剂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自动分析装置是用于检测和分析生命化学物质的仪器,把如血液或尿液等体液与试剂混合后,根据光电比色原理来测量体液中某种特定化学成分,为临床上对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后及健康状态提供信息分析的依据。
自动分析装置内设置有试剂库,试剂库用于存放试剂容器,试剂被放置在试剂容器内。根据待测试的内容,试剂库内存放着不同试剂,通过程序设定,在试剂库取试剂口处提取相应试剂,供后续与体液混合使用。由于试剂需要在2-10℃下保存,所以需要试剂库有冷藏保存的能力。
为了防止试剂的变质,试剂库内的温度一般维持为2-10℃,而试剂库的外部温度则较高,例如,自动分析装置设置其所在室内的温度为20℃左右。因此,试剂库的外壁与外部环境之间存在温度差。当外部环境的湿度太高时,如湿度达到85%时,由于该温度差的存在,在试剂库的外壁上有可能产生冷凝水,特别地,由于试剂库是可以打开的,其包括盖体和箱体,即使试剂库处于没有打开状态时,在接合缝隙附近,试剂库外面的空气和试剂库内的冷气已经处于很靠近的状态,在试剂库打开时,接合缝隙处试剂库内部的冷气会很快接触到外面的空气,因此在箱体与盖体的接合缝隙处产生冷凝水的情况就会尤为严重。当产生的冷凝水的量比较多的时候,便会滴落到试剂库的下方并积聚;试剂库存放在自动分析装置内,其下方便是自动分析装置的电气部品,当冷凝水滴落到电气部品上时有可能造成短路,损坏电气部品,而当冷凝水积聚在一起时,便会浸泡自动分析装置的底板及相关的线缆或者线路板,长期浸泡会缩短设备的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主处理冷凝水的试剂库,并且提供一种能够避免冷凝水引起故障的自动分析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分析装置,包括:
试料部,保持收容分析对象的样本的试料容器;
试剂库,保持收容对所述样本中含有的各项目的成分进行分析的试剂的试剂容器,
冷却部,对所述试剂库内的空气进行冷却,以及
测光部,对所述样本和试剂的混合液进行测光,
所述试剂库还包括:
能旋转地放置所述试剂容器的转盘;
其内部设置有所述转盘的箱体;
覆盖所述箱体的上部开口的盖体;以及
在所述箱体的外壁上且在与所述盖体之间的接合缝隙附近设置的第一冷凝水吸水件。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二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自动分析装置的试剂库,用于冷藏收容试剂,包括:
箱体,具有上部开口的圆筒形结构;
盖体,覆盖所述上部开口;
门体,用于至少部分覆盖所述箱体的侧壁上的开口;
第一接合缝隙,其位于所述盖体与所述箱体之间且围绕所述箱体沿周向延伸;
第二接合缝隙,其位于所述门体与所述箱体之间且围绕所述门体沿周边延伸;以及
在所述第一接合缝隙和第二接合缝隙附近、所述箱体的外壁上沿周向环绕设置的第一冷凝水吸收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试剂库通过在箱体的外壁上设置冷凝水吸收件,使得试剂库外壁上产生的冷凝水能被冷凝水吸收件吸收。当冷凝水产生在箱体的外壁时,其一产生便被冷凝水吸收件吸收;当冷凝水产生在接合缝隙或盖体时,由于重力的作用,冷凝水产生后往下流淌,往下流淌的过程中也会被冷凝水吸收件吸收,冷凝水吸收件的设置可免除使用者频繁地擦拭冷凝水的工作;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分析装置中,冷凝水吸收件能有效避免冷凝水滴落到自动分析装置内,防止自动分析装置因冷凝水而发生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自动分析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2是分析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穿过试剂库的中轴所作出的试剂库的剖视图。
图4是去掉了门体的试剂库粘贴有冷凝水吸收件时的示意简图。
图5是冷凝水吸收件的第一种粘贴方式。
图6是冷凝水吸收件的第二种粘贴方式。
图7是冷凝水吸收件的第三种粘贴方式。以及
图8是冷凝水吸收件的第四种粘贴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未经东芝医疗系统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57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