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小型茶叶焙干提香炉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3857.9 | 申请日: | 2016-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31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小伟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63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小型 茶叶 焙干 香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叶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小型茶叶焙干提香炉。
背景技术
茶,灌木或小乔木,嫩枝无毛;叶革质,长圆形或椭圆形,先端钝或尖锐,基部楔形,上面发亮,下面无毛或初时有柔毛,边缘有锯齿,叶柄无毛;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茶叶的焙干是指用热量来烘烤茶叶使得茶叶内水分得以去除,现存的茶叶的焙干设备一般为滚筒式或者为大型的焙干炉式,这些设备都使得茶叶的焙干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但是现存的设备都是大型的设备所烘焙的茶叶容易出现外干内湿的现象,茶叶烘焙不完全,降低了茶叶的品质;另外现有很多茶叶提香一般都是外加提香,并不能将自身香味提到最好;且无法将多种香味很好地融合。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小型茶叶焙干提香炉,将茶叶的焙干放置于体积较小的焙干炉内进行焙干处理,烘焙彻底,保证了茶叶烘焙的质量;且根据炉体自身不同温度段控制器自动选择相应的供香仓内花香和茶末香味,能够分段进行加香,达到好的焙干和提香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茶叶焙干提香炉,包括炉体;所述炉体内部设置有一炉箱;所述炉箱两侧设置有出热口;所述炉箱中间安装有分隔板;所述炉体上方安装有一发热机构;所述发热机构外侧设置有温度表和控制器;所述炉体左侧安装有一炉门;所述炉门四周固定有密封带;所述炉门内壁上安装有与温度表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所述发热机构和温度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连接;所述出热口通过提香管与发热机构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提香管通过抽风机连接到多个供香仓;所述供香仓内安装有独立加热机构。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器上设置有与发热机构电连接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和调温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炉门通过两百叶与炉箱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抽风机与供香仓之间安装有单独电控阀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茶叶焙干提香炉,将茶叶放置在抽屉内,再将抽屉放置于炉箱内的分隔板上,按下启动按钮设置好炉箱温度,合上炉门即可对茶叶进行焙干加工;通过多个出热口对每层分隔板上的茶叶进行分层加热烘焙,保证了茶叶的烘焙效果和烘焙效率,使得茶叶能被彻底烘干;且根据炉体自身不同温度段控制器自动选择相应的供香仓内花香和茶末香味,能够分段进行加香,达到好的焙干和提香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小型茶叶焙干提香炉,包括炉体1;所述炉体1内部设置有一炉箱2;所述炉箱2两侧设置有出热口3;所述炉箱2中间安装有分隔板4;所述炉体1上方安装有一发热机构7;所述发热机构7外侧设置有温度表6和控制器5;所述炉体1左侧安装有一炉门9;所述炉门9四周固定有密封带10;所述炉门1内壁上安装有与温度表6电连接的温度传感器11;所述发热机构7和温度传感器11均与控制器5电连接;所述出热口3通过提香管12与发热机构7相连。
所述提香管12通过抽风机13连接到多个供香仓14;所述供香仓14内安装有独立加热机构(未图示)。
所述抽风机13与供香仓1之间安装有单独电控阀门15。
所述控制器5上设置有与发热机构电连接的启动按钮、停止按钮和调温旋钮。
所述炉门9通过两百叶8与炉箱2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小伟,未经陈小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38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