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的胸腔穿刺针固定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1368.X | 申请日: | 2016-08-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15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祁峰;曹亮;杜伯祥;姚雷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90/50 | 分类号: | A61B90/50;A61B17/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地址: | 226001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胸腔 刺针 固定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的胸腔穿刺针固定器。
背景技术
当患者胸腔中产生积液后,需要尽快的将积液从胸腔中抽取出来。目前,抽取积液的装置主要有穿刺针、导管、注射器构成,从胸腔中抽取积液时,要将穿刺针插入到胸腔内的积液部位,再用注射器抽取。
但穿刺针插入到胸腔后,穿刺针的上端容易产生摆动或被导管拉动,导致针头产生移位或针头前端的针孔因移位被阻塞,影响抽液的顺利进行,不但增加了医生手术的操作难度,还会给病人带来次生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新型的胸腔穿刺针固定器。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的胸腔穿刺针固定器,包括固定器壳体,所述固定器壳体顶部设有穿刺针通孔,所述固定器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所述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对称设置于穿刺针通孔两侧,所述第一置物槽和第二置物槽底部内壁上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外壁水平方向上分别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且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与固定杆的连接方式相同,所述第一固定夹具套设于固定杆上,所述固定杆的外壁上均设有紧固件,所述第一固定夹具通过紧固件固定于固定杆的外壁上,所述第一固定夹具位于穿刺针通孔的一侧壁上设有凹槽,所述凹槽为半圆形结构,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上的凹槽相匹配,所述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相对的一端均延伸至穿刺针通孔内,且第一固定夹具位于第二固定夹具的上方,所述第一固定夹具的一侧设有导流管安装槽,且导流管安装槽位于固定器壳体顶部,所述固定器壳体顶部外壁上固定连接有防护外壳,所述防护外壳与固定器壳体相适应,所述固定器壳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粘贴层。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的顶部与固定器壳体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紧固件为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夹具,且调节旋钮穿过第一固定夹具的一端位于固定杆的侧壁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杆的顶部与固定器壳体的顶部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紧固件为调节旋钮,所述调节旋钮的一端穿过第一固定夹具,且调节旋钮穿过第一固定夹具的一端位于固定杆的一侧。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粘贴层的数量为四至十个,所述粘贴层均匀分布在固定器壳体的底部,所述粘贴层的底部设有保护膜,所述保护膜粘贴于粘贴层的底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固定器壳体的一侧壁上设有固定绳,所述固定器壳体的另一侧壁上设有锁紧装置,所述固定绳与锁紧装置相匹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第一固定夹具和第二固定夹具使穿刺针固定牢固,防护外壳使穿刺针不易受到碰撞,避免患者受到次生伤害,操作简单,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的胸腔穿刺针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一种新型的胸腔穿刺针固定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固定器壳体、2穿刺针通孔、3固定杆、4第一固定夹具、5第二固定夹具、6导流管安装槽、7防护外壳、8粘贴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未经南通市第一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136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