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医儿科用便携针灸针盒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1103.X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041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07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旭辉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B65D8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400 山东省烟台市莱州***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医 儿科 便携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中医儿科用便携针灸针盒。
背景技术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一般指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中医儿科学,是以中医学理论体系为指导,中国传统的中药、针灸、推拿等治疗方法为手段,研究自胎儿至青少年这一时期小儿的生长发育、生理病理、喂养保健,以及各类疾病预防和治疗的一门医学科学。中医儿科学荟萃了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小儿养育和疾病防治的丰富经验,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理论和实践体系。
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医生在为儿童针灸时,儿童经常乱动针灸针很容易扎到儿童,并且医生在施针时一只手把住儿童身体一只手施针,再拿第二只针时需要用另一位医生将针灸针递给施针医生,即给医生带来不便又降低医生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中医儿科用便携针灸针盒,解决医生取用针灸针不方便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中医儿科用便携针灸针盒,包括盒体,所述的盒体上表面开设有出针口,所述的盒体内部包括位于盒体内底部的控制部、位于控制部上方的抓针部和位于抓针部上方的储针部,所述的抓针部底面开设有伸缩孔,所述的伸缩孔内设置有抓取装置,所述的抓取装置包括抓取头、底座、壳体、支撑架和伸缩杆,所述的抓取头底面与底座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的壳体上表面与底座下表面相连接,所述的底座下表面活动连接有两块滑块,所述的滑块均与支撑架顶端活动连接,所述的控制部底面位于壳体内侧固定连接有控制仓,所述的控制仓上表面与支撑架底端相连接,所述的伸缩杆底端与控制仓上表面中部固定连接,所述的伸缩杆顶端与支撑架相连接,所述的控制仓内底面设置有电源装置,所述的电源装置上表面设置有控制器,所述的盒体上表面位于出针口右侧设置有红外感应装置。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壳体为筒状结构。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抓取头的长度小于出针口的长度。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支撑架为剪叉式支撑架。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电源装置为锂电池。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的抓针部右视截面为“V”字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中医儿科用便携针灸针盒,通过设置自动感应的抓取装置实现了针灸针的自动弹出功能,便于医生快速准确的取针,减轻医护人员的操作步骤,降低其工作负担,可将针灸针安全卫生的保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工作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盒体,2.控制部,3.抓针部,4.储针部,5.伸缩孔,6.抓取头,7.底座,8.壳体,9.支撑架,10.伸缩杆,11.滑块,12.控制仓,13.电源装置,14.控制器,15.红外感应装置,16.出针口。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旭辉,未经刘旭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11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微型电机
- 下一篇:实现双级全流涡轮膨胀机ORC制取压缩空气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