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艾灸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70330.0 | 申请日: | 2016-08-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97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郑金玲;吴庆连;郑瑞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方安思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472 | 代理人: | 徐淑东,王宇杨 |
地址: | 116000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灸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艾灸装置。
背景技术
艾灸疗法是运用艾绒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助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扶正去邪,虚寒者能补,郁结者能散,有病者能治,无病者灸之可以强体健身的一种持之有效的中医传统疗法。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对中医艾灸器具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艾灸器具主要是由艾灸盒体底部设置艾条插孔、盒体口部安装包括隔离网的艾灸盒,使用时点燃艾条后插入艾灸盒,医生手持艾灸盒,对准不同穴位为病人治疗。但受艾灸器具构造限制,加之艾灸疗法通常治疗时间较长,医生操作繁琐劳累,费时费力,使用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艾灸器具操作繁琐劳累,使用不便的问题,提出一种艾灸装置,该装置结构简单,省时省力,使用方便,能满足不同患处的艾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艾灸装置,包括设置有弧形双轨的支架、滑动设置在双轨上的底座和可拆卸固定在底座通孔内的艾灸罐,所述双轨间距大于5cm;所述底座边缘包覆至双轨下平面,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限位螺栓;所述底座通孔设置在双轨之间,所述底座通孔靠近弧形双轨圆心的一侧设置有限距橡胶圈,防止艾灸罐内艾条与患者皮肤过近,烫伤患者;
所述艾灸罐包括金属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和罐盖螺纹配合,能防止艾灸罐倾斜设置时罐盖脱落;所述罐体侧壁和底座通孔配合的设置有螺纹,所述罐体通过螺纹可拆卸固定在通孔内,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筛网,所述筛网孔径较小,防止灰烬穿过;所述罐盖上设置有气孔。
进一步地,所述艾灸罐为多个,优选为2-4个。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螺栓为两个,两个限位螺栓对称的设置在底座上。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螺栓穿设在底座侧面或包覆双轨底面的一侧,旋紧螺栓,螺栓与轨道相抵,能限制底座在轨道上的位移;反向操作,则可实现底座与轨道的分离,推动底座实现底座在轨道上的滑动。
进一步地,所述底座上还可拆卸设置有排烟罩,所述排烟罩上设置有通气管路,用于排放艾灸罐内艾条燃烧产生的烟气。
使用时,首先选择尺寸适宜的支架,将支架放置在桌面或治疗床上;然后将点燃后的艾条放入艾灸罐的罐体中,旋紧罐盖后,将艾灸罐旋入底座通孔中,在调整在双轨上的位置,使艾灸罐底部通孔位于患处。
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结构简单、合理、紧凑,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艾灸罐能在弧形双轨上自由滑动和固定,即可治疗患者的不同部位;
2、所述艾灸罐可拆卸的设置在底座上,一方面便于调整艾灸罐的设置位置和数量;另一方面便于艾灸前装入艾条,艾灸后将艾条焚烧灰烬清除;
3、为了配合不同部位使用,本实用新型能设计一系列不同高度、不同弧度的支架,例如可适用于腰部的大型支架,和适用于四肢的小型支架,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装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艾灸装置,其结构如图1所示,包括设置有弧形双轨1的支架、滑动设置在双轨1上的底座2和可拆卸固定在底座2通孔内的一个艾灸罐3,所述双轨1间距为7cm;所述底座2边缘包覆至双轨下平面,所述底座2上设置有限位螺栓4;所述限位螺栓4为两个,两个限位螺栓4对称的设置在底座2侧面,旋紧限位螺栓4,限位螺栓4与轨道相抵,能限制底座2在轨道上的位移;反向操作,则可实现底座2与轨道的分离,推动底座2实现底座2在轨道上的滑动。
所述底座2通孔设置在双轨1之间,所述底座2通孔靠近弧形双轨1圆心的一侧设置有限距橡胶圈,防止艾灸罐内艾条与患者皮肤过近,烫伤患者。
所述艾灸罐3包括金属罐体和罐盖,所述罐体和罐盖螺纹配合,能防止艾灸罐倾斜设置时罐盖脱落;所述罐体侧壁和底座通孔配合的设置有螺纹,所述罐体通过螺纹可拆卸固定在通孔内,所述罐体底部设置有与通孔连通的筛网,所述筛网孔径较小,防止灰烬穿过;所述罐盖上设置有气孔。
使用时,首先选择尺寸适宜的支架,将支架放置在桌面或治疗床上;然后将点燃后的艾条放入艾灸罐的罐体中,旋紧罐盖后,将艾灸罐旋入底座通孔中,在调整在双轨上的位置,使艾灸罐底部通孔位于患处。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未经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7033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烟防烫艾灸包
- 下一篇:一种基于建筑信息化地下管廊监护防水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