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55222.6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5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潘丽;胡芳;王峥;田伟军;王炜;王蓉;柴旭;杨志强;刘毓健;刘天舒;郭昊;周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3/0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宗欣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12103 | 代理人: | 孙乔乔 |
地址: | 300052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 冲洗 引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将介质输入人体内或输到人体上的器械,具体是一种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
背景技术
腹腔冲洗是通过对感染腹腔的机械清洗作用,彻底清除腹腔内坏死组织、渗液、积血、脓液及漏入腹腔的胆汁、肠液、胰液等,从而减少腹腔内细菌数量,去除腐蚀性消化液,减少肠粘连和脓肿的形成,防止组织和血管的腐蚀,降低感染加重和出血的风险,控制疾病的进展,缩短康复过程,减少患者经济支出,并给二次手术创造良好的腹腔条件。
目前,临床上较常用的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路有两种,一种是手工制作的双套管路,即将较粗的引流管腹腔外端剪孔,将较细的管路经此孔置入引流管内,并在引流管的腹腔端剪出多个侧孔以便引流;第二种是成品双套管路,有出入两个腔。这两种管路都是经入口管冲入液体,出口管接负压引流,持续冲洗腹腔,达到治疗的目的。
上述两种管路在临床使用中,医护人员需要密切观察并保持冲洗有效,其中负压压力值可从压力表直接读出,引流效果必须从引出液体量、速度、引流液性质来判断。但是由于管路的密闭性、负压大小、液体冲入速度及腹腔内渗出液量的影响,在负压引流瓶中并不能随时看到液体流出,只能将一段时间内引出及冲入量进行对比,如有异常再进行调整,这样可能造成腹腔内滞留大量冲洗液,影响治疗效果或出现相关并发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的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存在的上述问题,所提出的一种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
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以及从引流管侧壁插入的冲洗管,所述引流管和冲洗管形成盲端的头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侧孔,在所述引流管的尾端活动连接有两端缩径的中空接头,所述中空接头的侧壁上还连接有带有调节器的排气管;所述冲洗管和排气管的尾端均设置有密封塞。
所述侧孔均布于引流管和冲洗管的头部侧壁上。
所述中空接头两个缩径端的直径小于引流管的直径。
所述密封塞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冲洗管和排气管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获得了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排气管及其上调节器的设置可根据临床的实际需要随时调节空气流量,平衡双套管内的压力,保证了腹腔冲洗的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大大降低医护人员的工作量,提升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经济支出;而且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距离双套管腹腔出口约20cm,不会增加逆行感染的风险。本实用新型设计简单,操作方便,充分满足了临床的需要,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引流管; 2.冲洗管;
3.侧孔;4.中空接头;
5.排气管;6.密封塞;
7.调节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腹腔双套冲洗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以及从引流管1侧壁插入的冲洗管2,所述引流管1和冲洗管2形成盲端的头部的侧壁上均设置有多个侧孔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引流管1的尾端活动连接有两端缩径的中空接头4,所述中空接头4的侧壁上还连接有带有调节器7的排气管5;所述冲洗管2和排气管5的尾端均设置有密封塞6。
所述侧孔3均布于引流管1和冲洗管2的头部侧壁上。
所述中空接头4两个缩径端的直径小于引流管1的直径。
所述密封塞6通过连接件连接在冲洗管2和排气管5的尾端。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方法为:首先将中空接头4连接在引流管1的尾端,打开排气管5尾端的密封塞6,并使用调节器7将空气流量调到最小,再将吸引器连接管(未图示)连接于中空接头4的另一端,最后打开冲洗管2尾端的密封塞6,将冲洗液接入冲洗管2。连接负压后,吸引器连接管内出现持续的水柱波动,说明负压引流持续有效;当水柱波动减弱或消失时,说明管路连接故障或负压缺失,这时使用调节器7加大空气流量即可。本实用新型在不进行冲洗时,可去掉中空接头4,将吸引器连接管直接与引流管1进行连接,更加方便了双套管的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未经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5522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