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茶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53328.2 | 申请日: | 2016-08-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77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周曙时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曙时 |
主分类号: | A47G19/14 | 分类号: | A47G19/1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胡建华 |
地址: | 214221 江苏省无锡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茶壶,特别是一种用于煮黑茶或者普洱茶的茶壶。
背景技术
现有的煮茶方式是将茶叶放入壶内煮,这种煮茶壶的缺点:一是不能够控制煮茶的时间,也不好倒出煮好后的茶叶。
还有一种煮茶壶装有煮茶叶的内胆,这种壶的缺点是:要通过手或工具才能将装茶的内胆从壶中取出,但是煮茶时水的温度高达100度,煮一次茶需要内胆来回提出进入多个来回,即不卫生,非常不安全,不方便,也浪费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茶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茶壶,包括上部开口的茶壶本体和位于茶壶本体内的内胆,所述茶壶本体顶端设有茶壶把手,内胆顶端设有内胆把手。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胆包括上部开口的内胆本体,所述内胆本体侧壁中部以上的位置设有一圈沸水孔,所述本体侧壁中部以下的位置或者底部设有一组进水圆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本体上端对称设有两定位柱,每个定位柱上都设有一个定位孔,茶壶把手安插固定在两定位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胆本体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略大于容器开口的凸缘结构,凸缘结构外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槽孔,内胆把手的两端安插固定在两槽孔内。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本体上设有与茶壶本体开口大小适配的茶壶盖子,茶壶盖子中部设有茶壶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胆本体上设有与内胆本体开口大小适配的内胆盖子,内胆盖子中部设有内胆透气孔。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把手和内胆把手的材质为金属。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茶壶把手和内胆把手的为竹木。
有益效果:本茶壶架置在电热炉或者明火煮茶时,开水的温度高达100度,热量经过提手两头小范围接触,再经过提手中部的散热,提手上部中间位置时,几乎没有温度了,达到省时省力,防止烫手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茶壶结构示意图。
图2为煮茶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茶壶盖子示意图。
图4为内胆盖子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茶壶,包括茶壶本体1、内胆2、茶壶把手3、内胆把手4、凸缘结构12和定位柱13,茶壶本体顶端设有茶壶把手3,内胆顶端设有内胆把手4。茶壶本体1上端对称设有两定位柱13,每个定位柱13上都设有一个定位孔,茶壶把手3安插固定在两定位孔内。内胆本体1的开口向外延伸形成略大于容器开口的凸缘结构12,凸缘结构外侧壁对称设有两个槽孔,内胆把手4的两端安插固定在两槽孔内。
本实施例中,茶壶把手3和内胆把手4为金属材质。
如图2,包括内胆本体5、沸水孔6和进水圆孔7,内胆本体5为上端开口的空心圆柱体结构,其侧壁设有一圈沸水孔6,底部设有一组进水圆孔7,均用于水汽流通。
如图3,包括茶壶盖子8和茶壶透气孔10,茶壶透气孔10设置在茶壶盖子8中部,用于沸腾时通气。
如图4,包括内胆盖子9和内胆透气孔11,内胆透气孔11设置在内胆盖子9中部,用于沸腾时通气。
本实施例以煮茶为例,内胆作煮茶器,将足量茶叶放入煮茶器,将煮茶器放进茶壶内,往茶壶倒入适量清水或者沸水,盖上壶盖,将茶壶置于加热装置上对壶底加热,待茶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汽化成水蒸气,少量的水蒸气通过壶流和壶盖的钮孔飘出,其余大量的水蒸气升腾到煮茶器上部,液化成小水滴附着在煮茶器上部圆孔周围,随着水蒸气越来越多,液化的水滴越来越多,通过煮茶器上部圆孔进入煮茶器内部,滴入煮茶器下部,与茶叶混合,再次受热,这部分由水蒸气汽化又液化的茶水再次得到加热煮沸,一段时间受热后,再次汽化和液化,如此循环直至煮茶结束,在本实用新型煮茶器的作用下,大部分的茶香和茶汽得以循环保留。通过内胆把手4将内胆本体5提出或者放入茶壶,控制煮茶的时间,避免烫手,也可以清理不要了的茶叶。通过茶壶把手3倾倒茶水,避免烫手。
还有一种使用方法为,将足量茶叶放入煮茶器,将煮茶器放进茶壶内,往茶壶倒入较多量清水或者沸水,不盖壶盖,将茶壶置于加热装置上对壶底加热,待茶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大量的沸水通过煮茶器上部圆孔进入煮茶器内部,流入煮茶器下部,与茶叶混合,再次受热,这部分茶水再次得到加热煮沸,如此循环直至煮茶结束。在本实施例煮茶器的作用下,大部分的茶香和茶汽得以循环保留,煮茶时间更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曙时,未经周曙时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533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