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桥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8572.1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5750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吴朴;沈明江;徐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D1/00 |
代理公司: | 浙江永鼎律师事务所33233 | 代理人: | 郭小丽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桥梁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结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桥梁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节奏的不断加快,城市文明的高度推进,交通领域内“以人文本“的设计理念被推至首位,如何更好的让行人和非机动车在城市里舒适、安全的行走,是每一个交通人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
行走舒适安全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纵坡适宜,避免长距离爬坡,同时适宜的纵坡也避免雨天路面打滑造成行人摔跤。
同时机动交通流量日趋增加,汽车尾气和噪音问题日益严重,如何有效在空间上将机动车道和行人机有效分离也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
针对以上的大背景,在高度文明的趋势下,针对一些特殊背景下的桥梁,比如需要长距离跨越一个构筑物、河道或者道路,并且因为净空要求使得桥面标高较高,此时大跨径混凝土梁桥结构高度非常高(通常为L/15~L/20,L为跨径),如果行人和机动车大道在同一断面上通过,势必造成行人长距离爬坡。
对于大跨径过河桥梁,由于河道通航或者排涝要求,导致主跨跨径较大,梁底控制标高,如果采用梁式桥,桥梁结构高度因为跨径的需要非常高,如果慢行结构和机动车道在同一断面上通过,造成行人和非机动车爬坡困难或者主桥因为非机动车纵坡限制造成桥梁长度加大,增大造价。
目前常规的城市桥梁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道在同一断面上,这样首先汽车尾气影响行人健康,噪音对行人舒适性影响较大,同时对于大跨径梁桥,特别是桥梁梁底净空要求大、爬坡较大的情况,这个时候如果慢行系统和机动车道在同一断面上,非机动车规范规定的最大坡度比机动车道坡度小很多,使得桥梁因为非机动车道坡度限制总体加长,造成成本的加大,同时行人和非机动车跟着机动车道长距离爬坡,非常的吃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理利用有限空间,减少机动车对行人的影响的桥梁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桥梁装置,包括两桥体和慢行结构,所述两桥体之间形成间隙;所述两桥体顶面均形成供机动车通行的机动车桥面,所述慢行结构包括非机动通行断面和/或人行通行断面;所述慢行结构通过固定装置悬挂于两桥体之间的间隙处,慢行结构顶面位于两桥体的机动车桥面下方。慢行结构通过固定装置下挂在两桥体之间,使行人和机动车道不在同一断面上,可以有效避开汽车尾气和噪音的影响,获得了一个较为安静的空间环境,而且还可根据需要调节慢行结构的高度,降低爬坡的高度,提高行人、非机动车出行空间的健康和舒适性。本实用新型减小了爬坡高度,缩短了桥梁长度,又不影响桥下净空,行人出行健康、舒适,非机动车道也实现了骑行,真正做到经济、实用、独特、创新、耐久、环保。将慢行结构悬挂在两桥体之间同时也可运用在目前已经建好的公路桥梁,原先部分上下分离的桥梁因为最初的使用功能没有设置慢行结构,如果此类桥梁中间有一定的间隙,就可以通过局部改造,在两桥体之间下挂一个慢行结构,这样既避免了新建桥梁,又利用了原来道路的使用面积,节约了材料和减少了劳动量,合理利用了有限空间。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装置包括沿慢行结构两侧分布的吊杆部件,吊杆部件的一端连接所述慢行结构,吊杆部件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的两桥体上。采用吊杆部件与机动车桥段的连接,慢行结构下挂,可以减小桥梁总长,缩小了主桥的结构宽度,节省了造价。
进一步地,所述吊杆部件包括竖向吊杆组和斜向吊杆组,所述竖向吊杆组和斜向吊杆组间隔设置;竖向吊杆组和斜向吊杆组的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慢行结构上,竖向吊杆组和斜向吊杆组的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两桥体上。所述吊杆部件结构简单,容易实现,且从竖直和倾斜方向对慢行结构两侧进行支撑,保证慢行结构的牢固性和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慢行结构正上方设有遮挡盖,盖遮挡连接所述两桥体上或者连接于所述慢行结构上。所述遮挡盖可用于挡雨、挡太阳及尾气等,有利于行人的健康。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慢行结构位于两桥体之间的下方,减少尾气和噪音,降低爬坡高度,提高行人、非机动车出行空间的健康和舒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一;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二;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85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