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4961.7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9801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吴志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3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17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椎间盘 穿刺 注射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是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
背景技术
当前,椎间盘造影是椎间盘退变性疾病的常用检查手段,在进行椎间盘造影时需要先对椎间盘进行穿刺,然后向椎间盘内注射造影剂。椎间盘穿刺时,穿刺医师需要先在透视下进行定位,然后局部麻醉后在透视引导下,穿刺针依次穿过皮肤、肌层和外层纤维环后进入髓核中央。而现有的椎间盘穿刺针由于没有控制刺入深度的结构,因此造成穿刺过程中需要反复透视和反复穿刺进而确定穿刺深度,如果穿刺过深会加重患者的椎间盘损伤,此外在临床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过程中有时会采用臭氧注射椎间盘消融术来进行治疗;而现有造影用的穿刺针功能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椎间盘穿刺注射针,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包括针座、针体、限位板和弧形管道,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座的左端固设有针体,针体的左端设有针尖,针体上从左往右设有一个刻度条,针体的内部设有圆形针管道,圆形针管道的左端设有弧形管道,且针体的左侧边设有出口;所述针体的左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板,且限位板的右端与针体贴合,限位板为三角板装结构,限位板的左端截面为矩形,限位板的厚度为0.2-0.3毫米,限位板左端距离针尖的距离为3.0-9.5毫米,此外限位板的上端均设有刃口。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板的宽度从左向右逐渐减小。
进一步的:所述弧形管道与圆形针管道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设置的限位板能够减少穿刺国度现象的发生,从而减小穿刺对病人带来的额外伤害,提高了穿刺的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请参阅图1,一种椎间盘穿刺注射针,包括针座2、针体1、限位板5和弧形管道7,所述针座2的左端固设有针体1,针体1的左端设有针尖8,针体1上从左往右设有一个刻度条4,针体1的内部设有圆形针管道3,圆形针管道3的左端设有弧形管道7,弧形管道7与圆形针管道3连通,且针体1的左侧侧边设有出口6;所述针体1的左侧设有两个对称设置的限位板5,限位板5的宽度从左向右逐渐减小,且限位板5的右端与针体1贴合,限位板5为三角板装结构,限位板5的左端截面为矩形,限位板5的厚度为0.2-0.3毫米,限位板5左端距离针尖8的距离为3.0-9.5毫米,此外限位板5的上端均设有刃口9;使用时,先将椎间盘的外表皮微扩张,然后在注射针内插入针芯,将本注射针放置在透视环境下并插入到患者椎间盘内,通过针体1上的刻度就能够知道针体1插入的深度,由于限位板5的左端为矩形结构,从而使得限位板5不会穿过纤维环,从而防止穿刺过深现象的出现;此外当穿刺结束后,将针芯抽出,在将注射臭氧的针管插入到针体1内,臭氧注射针从侧边的出口出料,从而使得臭氧注射针能够到达椎间盘突出位置处。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西格兰斯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49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视化椎间孔医疗穿刺针
- 下一篇:可调式一次性埋线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