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性能吸油毡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4908.7 | 申请日: | 2016-08-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54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6 |
发明(设计)人: | 崔建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7/02 | 分类号: | B32B27/02;B32B9/04;B32B5/26 |
代理公司: | 上海海颂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1258 | 代理人: | 陈丽君 |
地址: | 212300 江苏省镇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性能 油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吸油毡,具体涉及一种高性能吸油毡。
背景技术
吸油毡是一种由惰性化学聚丙烯经熔喷工艺制做而成,它能有效吸附液体并将之留住。吸附产品都是包裹在以线缝制的经表面活化处理剂处理的聚丙烯纤维或无纺布中。现下使用的吸油毡,多存在吸油毡体强度低,重复挤压后,以扭曲、破碎,使用寿命短的问题,制约吸油毡的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点提供一种高性能吸油毡,采用新型吸油毡分布结构,大大提高吸油毡强度。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性能吸油毡,包括由聚丙烯经熔喷工艺制做而成的吸油棉,其中,所述吸油毡本体外部设有吸油布层,所述吸油布层由多层聚丙烯纤维吸油布构成;所述吸油棉内部设有第一抗压纤维布层和第二抗压纤维布层,所述第一抗压纤维布层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吸油棉内部上端和下端位置;所述第二抗压纤维布层数量为6个,在吸油棉内部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抗压纤维布层设置于所述吸油棉内部两端,每端设有三个第二抗压纤维布层;
所述吸油布层内部设有第三抗压纤维布层,所述第三抗压纤维布层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吸油棉上端及下端的吸油布层内;所述第三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3>第一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1>第二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2。
上述一种高性能吸油毡,其中,所述聚丙烯纤维吸油布堆叠层数为8-10层。
上述一种高性能吸油毡,其中,所述第一抗压纤维布层为5-6层碳纤维布构成。
上述一种高性能吸油毡,其中,所述第二抗压纤维布层为2-3层碳纤维布构成。
上述一种高性能吸油毡,其中,所述第一抗压纤维布层为4-5层碳纤维布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多层碳纤维布构成的抗压纤维布层可有效提升抗压性。采用多种抗压纤维布层以多个角度分布在吸油毡内部的各个部位,从多角度多方面实现吸油毡的抗压性能提升,无论在使用过程中是各个角度的挤压、碾压、扭曲、绞干,通过第一、第二、第三抗压纤维布层的作用,都能做到很好的保护。避免重复挤压后,扭曲、破碎、使用寿命短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吸油毡体强度,改善吸油毡的使用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视图。
附图标记:
吸油棉1、吸油布层2、第一抗压纤维布层3、第二抗压纤维布层4、第三抗压纤维布层5、第三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3、第一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1、第二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2。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高性能吸油毡,包括由聚丙烯经熔喷工艺制做而成的吸油棉,其中,所述吸油毡本体外部设有吸油布层,所述吸油布层由多层聚丙烯纤维吸油布构成;所述吸油棉内部设有第一抗压纤维布层和第二抗压纤维布 层,所述第一抗压纤维布层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所述吸油棉内部上端和下端位置;所述第二抗压纤维布层数量为6个,在吸油棉内部呈竖直设置,所述第二抗压纤维布层设置于所述吸油棉内部两端,每端设有三个第二抗压纤维布层;
所述吸油布层内部设有第三抗压纤维布层,所述第三抗压纤维布层数量为两个,分别设置于吸油棉上端及下端的吸油布层内;所述第三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3>第一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1>第二抗压纤维布层宽度L2。所述聚丙烯纤维吸油布堆叠层数为9层。所述第一抗压纤维布层为5层碳纤维布构成。所述第二抗压纤维布层为3层碳纤维布构成。所述第一抗压纤维布层为4层碳纤维布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多层碳纤维布构成的抗压纤维布层可有效提升抗压性。采用多种抗压纤维布层以多个角度分布在吸油毡内部的各个部位,从多角度多方面实现吸油毡的抗压性能提升,无论在使用过程中是各个角度的挤压、碾压、扭曲、绞干,通过第一、第二、第三抗压纤维布层的作用,都能做到很好的保护。避免重复挤压后,扭曲、破碎、使用寿命短的情况发生,有效提高吸油毡体强度,改善吸油毡的使用效果。
这里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和应用是说明性的,并非想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限制在上述实施例中,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本实施例的限制,任何采用等效替换取得的技术方案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未经中鸿纳米纤维技术丹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490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床用防护型提花面料
- 下一篇:一种自粘改性沥青防水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