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30374.0 | 申请日: | 2016-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660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01 |
发明(设计)人: | 陈德芝;胡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德芝;胡江 |
主分类号: | A61M1/36 | 分类号: | A61M1/36;A61M1/14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许峰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辐照 血液 一次性 紫外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疗器材,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
背景技术
在血疗领域中,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用来将收集的血液在紫外线下照射。由于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中装有血液,因此对其密封性能有很高的要求。现有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包括袋体、采血管、充氧管和缓冲转移袋。在袋体上设有塑料卡扣,通过该卡扣来连接采血管和充氧管。在实际使用中,由于卡扣和袋体之间容易产生缝隙,造成漏血。缓冲转移袋与袋体连通,用于当袋体中排入较多的氧气时,多余氧气充入缓冲转移袋中。现有的辐照袋结构复杂,且密封性能不佳。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简化辐照袋结构,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能;同时,提高辐照袋的密封性能。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采用一种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所述的辐照袋包括袋体、血液输送管和充氧管,血液输送管和充氧管分别连接在袋体的端部;血液输送管的一端位于袋体内侧,另一端位于袋体外侧;充氧管的一端位于袋体内侧,另一端位于袋体外侧。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还包括充氧接头,充氧接头固定连接在充氧管位于袋体外侧的一端端头。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还包括连接管和充氧接头,所述的充氧管位于袋体外侧的一端端头设有接头,连接管的一端与接头连接,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充氧接头连接。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充氧接头由橡胶制成,且充氧接头呈喇叭状。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血液输送管和充氧管通过热塑成型工艺固定在袋体的端部。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不包含缓冲转移袋。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血液输送管位于袋体内侧的长度小于2厘米,所述的充氧管位于袋体内侧的长度小于2厘米。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袋体两侧设有褶皱。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袋体横剖面呈长方形。
作为优选例,所述的血液输送管位于袋体的一端,充氧管位于袋体的另一端。
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施例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将现有的缓冲转移袋省去,结构更加简单。现有技术中通过卡扣连接袋体和血液输送管,以及袋体和充氧管。这种结构容易发生血液渗漏。本实施例直接将血液输送管和充氧管分别连接在袋体的端部,没有采用卡扣结构。这增加了袋体的密封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剖视图。
图中有:袋体1、血液输送管2、充氧管3、连接管4、接头5、充氧接头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用于辐照血液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包括袋体1、血液输送管2和充氧管3。本实施例的辐照袋不包括缓冲转移袋。血液输送管2和充氧管3分别连接在袋体1的端部。血液输送管2的一端位于袋体1内侧,另一端位于袋体1外侧;充氧管3的一端位于袋体1内侧,另一端位于袋体1外侧。
上述实施例的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将现有的缓冲转移袋省去,结构更加简单。血液输送管2和充氧管3分别连接在袋体1的端部。血液输送管2用于向袋体1中输送血液,充氧管3用于向袋体1中输送氧气。本实施例中,通过外部设备控制充氧管3向袋体1中输送合适的氧气量,使得袋体1中的氧气不至于过多。这样,就可以省去缓冲转移袋。
现有技术中,通常使用乳胶管将充氧管3连接到输氧设备上。乳胶管会被频繁使用。乳胶管端头容易落有灰尘或细菌,这样不利于确保袋体中血液不受污染。本优选例一次性紫外线辐照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德芝;胡江,未经陈德芝;胡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3037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切割膜
- 下一篇:制造碳化硅半导体装置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