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20577.1 | 申请日: | 2016-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97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王群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繁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一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16 | 代理人: | 滑春生 |
地址: | 2266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态 变色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致变色器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
背景技术
随着地球资源的日益枯竭及人类对环境的过度影响,绿色环保、节能低碳材料成为研究的热点,变色材料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发展起来的新型功能性材料。
电致变色材料是一种很有应用前途的功能材料,它在大型显示、光开关、无炫光镜、电致变色储存器件与建筑窗玻璃、灵巧窗上都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用电致变色材料做成的器件称为电致变色器件。
电致变色器件分为全固态和非全固态两种,其中,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为纯无机物组成的,不存在对器件密封性要求高和泄漏方面问题,且寿命较长,因而被广泛应用;现有的无机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为五层膜结构,透明导电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离子储存层-透明导电层。透明导电层作为电极,起到传导电子的作用,一般采用商业化生产的镀铟锡氧化物薄膜(ITO)玻璃。电致变色层(EC)对整个电致变色器件的性能起决定性作用,目前电致变色层大多采用三氧化钨。离子导电层(IC)提供电致变色效应所需离子的传输通道。离子储存层(IS)的功能是阻止离子在电极上的沉积,当EC层被注入离子时,IS层供给离子到离子导电层,当EC层被抽出离子时,IS层将离子收集起来,以保持离子导电层的电中性。
但现有的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存在一定的缺点:1.离子导电层的吸附面积相对较小,不利于电子传输,使得电子传输效率较低,从而使得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变色效率慢;2.电致变色层不具多孔网状结构,附着力差,不利于离子传输,进而使得变色不均匀,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全固态变色器件变色效率慢、变色不均匀及稳定性不够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其创新点在于:
包括衬底,以及依次在所述衬底上沉积的透明导电层A、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纳米网状电致变色层、电致变色层、离子导电层、离子储存层和透明导电层B;
其中,所述衬底为高透明衬底,所述高透明衬底为普通玻璃、有机玻璃、PET膜材或PC膜材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透明导电层A和透明导电层B为掺锡氧化铟薄膜、掺铝氧化锌薄膜、掺硼氧化锌薄膜或掺氟氧化锡薄膜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为高导电性金属材料,所述高导电性金属材料为铜、银、铝或金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纳米网状电致变色层为氧化钨;所述电致变色层为氧化钨;所述离子导电层为金属锂离子薄膜;所述离子存储层为氧化镍离子薄膜。
进一步地,所述透明导电层A的厚度为20-400nm,所述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的厚度为10-100nm,所述纳米网状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10-100nm,所述电致变色层的厚度为150-650nm,所述离子导电层的厚度为10-300nm,所述离子储存层的厚度为150-650nm,所述透明导电层B的厚度为20-400nm。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与传统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相比,在透明导电层A与电致变色层之间增加了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和纳米网状电致变色层,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为具有多孔网状结构的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其在高透过率下可以得到较低的面电阻,从而使得在大面积电致变色器件低电压电子传输通道上速度更快,提高电致器件的变色效率;同时利用金属的高延展性可克服由于透明导电氧化物薄膜在曲面应用膜层断裂的缺点,进而使得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可以在各种曲面下保持良好的导电性;具有纳米多孔结构的非晶态电致变色层附着力好,因而具有良好的变色效果、器件稳定性、循环寿命、着色效率和良好的离子传输性能;此外,引入的纳米网状金属导电层还可以提高透明态透光率和节能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全固态电致变色器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的实施例可以使本专业的技术人员更全面地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因此将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所述的实施例范围之中。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繁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繁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205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跨区域输电工程对大气雾霾影响的评价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全桥电磁机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