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急救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08402.9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56609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0-20 |
发明(设计)人: | 张洁琼;李子超;陈活良;陆洲;王锐;张献志;万毅;曹爽;张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G1/00 | 分类号: | A61G1/00;A61G1/04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61200 | 代理人: | 徐文权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急救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功能急救担架。
背景技术
军用担架伴随战争产生、发展和完善,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目的是为了受伤士兵快速脱离战场环境,避免二次损伤,进而形成了最符合生理特点和医学要求的搬运工具。目前的担架面料主要采用帆布,担架杆大多数国家已采用铝合金材料,外形分为直杆式、两折式以及四折式三种。直杆式担架适用于大型救护所及医院,两折式担架适用于阵地抢救,四折担架用于特种部队,但现有担架结构都较为简单,只起到运输的功能,功能单一,如果重症病人长途运输颠簸很有可能使病情进一步恶化或者失去了最佳的治疗时机。而且,由于目前担架面料多数采用帆布,在运输过程中会有较大的震动,易对伤员造成二次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急救担架,在常规担架的基础上,设置减震气囊,可防止受伤部位受到二次伤害,保护受伤部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急救担架,包括两担架杆以及设置在两担架杆之间的担架面,所述担架面上设置有起缓冲作用的减震气囊。
所述减震气囊包括相互独立的头颈部气囊、胸部气囊、腰腹部气囊和下肢部气囊,所述胸部气囊一侧的担架杆上设置有引流管,引流管连通设置在担架面背面的引流袋,担架面背面还设置有三角巾急救包与气管切开术急救包。
所述担架杆上安装有止血带和用于记录止血时间的定时器,所述止血带为卡扣式一次性宽止血带。
所述担架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滚筒式可裁剪简易骨折固定板的置物槽,担架杆靠近端部位置还安装有正压通气机和生命监护仪,担架面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正压通气机、生命监护仪和加热电阻丝均与担架杆上的蓄电池连通。
所述担架杆上还通过转轴固定有一可伸缩的输液杆。
所述两担架杆上均铰链接有至少两个可收缩式支架,支架底端安装有滑轮。
所述两担架杆结构相同,均采用四折式结构设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至少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担架面上设置有起缓冲作用的减震气囊有利于保护受伤部位,防止二次伤害的发生。
所述减震气囊包括设置在相互独立的头颈部气囊、胸部气囊、腰腹部气囊和下肢部气囊,所述胸部气囊一侧的担架杆上设置有引流管,引流管连通设置在担架面背面的引流袋,在伤员出现气胸、血胸等常见战创伤时,可以帮助伤员恢复呼吸功能,防止呼吸功能的进一步衰退。担架面背面还设置有三角巾急救包与气管切开术急救包,三角巾急救包可在危急时刻起到固定敷料,协助止血和防止感染的作用,在呼吸道堵塞,伤员呼吸严重受阻时可立即利用气管切开术急救包中的工具实行气管切开术。
所述担架杆上安装有止血带和用于记录止血时间的定时器,所述止血带为卡扣式一次性宽止血带,有助于伤员减少出血量,并且通过卡扣调节松紧程度,防止过紧导致组织坏死或皮肤损伤,定时器可以防止止血带绑住皮肤过久而造成的组织缺血坏死。
所述担架杆上还设置有用于放置滚筒式可裁剪简易骨折固定板的置物槽,可以通过简单的复位固定使得骨折部位二次损伤的可能性降低,并且维持原有的生理功能。担架杆靠近端部位置还安装有正压通气机和生命监护仪,正压通气机可使呼吸功能受损的官兵维持生命,降低因缺氧造成的酸中毒以及脑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生命监护仪对战地军医判断受伤官兵生命体征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使医生及时采取相应的心肺复苏处理。担架面内设置有加热电阻丝,电阻丝产生的热量可维持伤员体温恒定,避免伤员由于大出血使全身血液灌注不足而导致的体温下降。
所述担架杆上还通过转轴固定有一可伸缩的输液杆,可以在出血休克时及时补充血容量,增加受伤者的生存几率。
所述两担架杆上均铰链接有至少两个可收缩式支架,支架底端安装有滑轮,使担架行使病床的部分功能,可进行转运和紧急手术。
所述两担架杆结构相同,均采用四折式结构设计,将传统的军用四折式担架作为结构基础相当于已经有较为成熟的制作技术作为基础,并且易于战地工作者的使用和生产厂家的制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1-担架杆,2-担架面,3-减震气囊,31-头颈部气囊,32-胸部气囊,33-腰腹部气囊,34-下肢部气囊,4-生命监护仪,5-正压通气机,6-支架,7-滑轮,8-输液杆,9-止血带,10-置物槽,11-蓄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084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载ECU的数据采集与下载设备
- 下一篇:一种移动终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