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806484.3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398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秦杨;顾建文;李改丽;徐贤华;杨涛;孙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7/00 | 分类号: | A61M27/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9 | 代理人: | 李林合,何凡 |
地址: | 610083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脑脊液 循环 辅助 装置 | ||
1.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脑脊液导出管和用于将人工脑脊液通过输液座泵入人工脑脊液导入管内的输液装置;
所述人工脑脊液导入管的出液端和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的进液端均设置在人体的脑室内,且所述出液端位于进液端的后侧;
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的出液口设置在人体的腹腔内,所述脑脊液导出管由进液端至出液口之间依次设置有单向储液囊和压力控制阀;
所述输液装置包括自控输液泵和设置在所述自控输液泵内、用于盛装人工脑脊液的输液袋;所述自控输液泵包括壳体和位于壳体内的微处理器,所述壳体内部具有一用于放置输液袋的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一用于控制输液袋的人工脑脊液按设定量流入人体脑室内的送液机构;所述送液机构与微处理器连接;
所述输液袋的出液针头通过连接管与一L形无损针连接;补给人工脑脊液时,所述L形无损针插接于与人工脑脊液导入管进液口连接的埋于胸前皮下的输液座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机构包括推进板和与微处理器连接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一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推进板上的螺纹孔相配合。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液机构包括两个电机,在推进板的两端各设置有一螺纹孔,两个电机连接的丝杆分别与一个螺纹孔配合。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输液泵还包括一报警模块和一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设置在推进板与输液袋接触的表面;所述报警模块与所述压力传感器均与微处理器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自控输液泵还包括与所述微处理器连接的输入模块和/或显示模块。
6.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输液装置上还设置有将其固体在患者身上的固定带。
7.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储液囊包括囊体和设置在所述囊体上呈凸起状的硅胶帽,所述囊体的入口处和出口处均具有一向着脑髓液流出方向开启的单向膜瓣。
8.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控制阀包括阀体、设置在所述阀体内的弹簧和位于弹簧自由端用于开启或关闭阀体入口的球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阀体内开设有至少两条卡槽,所述弹簧未设置球珠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卡槽相配合用于调节弹簧的弹力的卡板。
10.根据权利要求1、2、3、4或9所述的脑脊液循环辅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人工脑脊液导入管的出液端设置成具有多个出口的喷淋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成都军区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806484.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