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变传感器多点贴片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99998.0 | 申请日: | 2016-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03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晓东;吴佳琪;黄旭;金斌斌;朱丹丹 | 申请(专利权)人: | 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B11/00 | 分类号: | B25B11/00;F16B1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0009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变 传感器 多点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应变传感器多点贴片夹具。
背景技术
应变式传感器是由应变计与弹性元件组合而成,应变计通常用粘结剂粘贴在弹性元件表面上。影响传感器的质量优劣除了与弹性元件的结构、材料选择及应变片质量有关外,还与应变片和弹性元件之间的粘贴工艺有直接关系。
目前所采用的粘结剂多数是热塑性或热固性粘结剂,应变片与弹性元件粘贴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高温固化才能完成聚合过程。在高温固化的过程中,粘合层会发生软化、流变等现象,使应变片和弹性元件的相对位置发生滑移,产生热松弛。因此,传感器在高温固化时必须施加一定外力,阻止上述现象的发生。传统上采用的方法是使用单点加压夹具活用柔性重物施压。以上方法虽然也能满足一般的工艺要求,但是难以满足同时在圆柱形传感器的圆周方向上粘贴多个应变片的要求,并且存在工艺一致性低、生产效率低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难以满足圆柱形传感器的圆周方向上粘贴多个应变片的要求,存在工艺一致性低、生产效率低等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极高且工艺一致性很高的应变传感器多点贴片夹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变传感器多点贴片夹具,包括内圈组件和夹具外圈,所述夹具外圈套设于所述内圈组件的外部。
所述内圈组件包括第一夹具内圈组件、第二夹具内圈组件、第三夹具内圈组件和第四夹具内圈组件,所述第一夹具内圈组件和所述第四夹具内圈组件相互扣合连接,所述第二夹具内圈组件和所述第三夹具内圈组件相互扣合连接并位于所述第一夹具内圈组件和所述第四夹具内圈组件的上部。
所述第一夹具内圈组件和所述第四夹具内圈组件均为半圆弧形的块体,块体底端设有延伸的凸边,块体的上端间隔设有若干个滑块槽,所述滑块槽用于盛装内侧粘有耐热橡胶的滑块。
在两个所述滑块槽之间设有若干个第一螺孔,所述第一螺孔与第二夹具内圈组件和第三夹具内圈组件上设有的第一沉孔对应,以夹具内圈组件固定螺钉进行连接。
所述第一夹具内圈组件和所述第四夹具内圈组件相互扣合的部分设有阶梯,用于扣合连接。
所述凸边上设有若干个第一通孔,用若干个夹具内外圈固定螺钉与所述夹具外圈上底端设有的若干个第四螺孔连接。
所述第二夹具内圈组件和所述第三夹具内圈组件均为半圆弧形的块体,块体上端设有上下贯通的、与所述第一螺孔对应的第一沉孔,块体的外侧面设有若干个贯通的第二螺孔。
所述第二夹具内圈组件和所述第三夹具内圈组件相互扣合的部分设有阶梯,用于扣合连接。
所述夹具外圈为一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圆柱体外侧面设有若干个与所述第二螺孔对应的第二沉孔,以弹性体固定螺钉穿过所述第二沉孔和所述第二螺孔用于固定弹性体。
所述第二沉孔的下部设有若干个与所述滑块槽的位置相应的第三螺孔,以滑块推进螺钉穿过所述第三螺孔用于推进所述滑块。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应变传感器多点贴片夹具中,由于滑块具有一定的滑动行程,因此,夹具可以适应一定尺寸范围内的圆柱形应变传感器的生产加工,只需重新加工滑块就可以应对不同半径弹性体表面。由于夹具内圈采用两部分扣在一起的方式,使得安装定位异常方便。夹具和弹性体之间的固定靠螺钉完成,因此,可以对夹具中弹性体的位置进行调整。由于夹具可以同时对弹性体上均布的应变片同时进行压紧,所以,生产效率极高且工艺一致性很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变传感器多点贴片夹具的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应变传感器多点贴片夹具的剖视图。
其中:1为夹具内外圈固定螺钉,2为第一夹具内圈组件,3为滑块,4为耐热橡胶,5为滑块槽,6为第二夹具内圈组件,7为夹具内圈组件固定螺钉,8为滑块推进螺钉,9为弹性体固定螺钉,10为夹具外圈,11为第三夹具内圈组件,12为第四夹具内圈组件,13为弹性体,14为应变片,15为阶梯,101为第一通孔,102为第一螺孔,103为第一沉孔,104为第二螺孔,105为第二沉孔,106为第三螺孔,107为第四螺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同济大学,未经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999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