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激止鼾牙套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99268.0 | 申请日: | 2016-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910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11 |
发明(设计)人: | 刘帆;洪霞;刘洪枭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帆 |
主分类号: | A61F5/56 | 分类号: | A61F5/56;A61N1/18 |
代理公司: | 红河州专利事务所53102 | 代理人: | 朱跃平 |
地址: | 661100 云南省红河哈尼***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激止鼾牙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电激止鼾牙套。用于鼾症患者消除打鼾的用品。
背景技术
鼾症是很常见的症状,是由于睡眠时,因舌根部和软腭部肌肉松弛并后坠,压迫咽部呼吸道而致狭窄,呼吸气流通过时引起周围组织振动而发出声响的症状。严重的打鼾不仅严重影响亲友睡眠,还会出现睡眠呼吸暂停,导致缺氧,损害身体,导致心、脑、肝、肾等多器官一系列疾病,甚至因睡眠时呼吸停止而死亡。
在现有的技术中,阻鼾牙套是一种硅胶制品,其有一厚度约4毫米,并与牙列外形一致弓形平板,平板上下两侧均有隆起护板,形成与牙列相对应的凹槽。戴入时,下颌必须向前伸才能让上下牙列同时咬入凹槽内,这样就可以拉下颌前移,以带动舌根部前移,来解除舌根后坠压迫咽部呼吸道而解除鼾症。这种阻鼾牙套虽然有一定的阻鼾效果,但不能解决舌根和软腭部肌肉松弛而后坠,戴用时间长了,舌根和软腭仍然会更松弛而后坠,再次阻塞咽部呼吸道而产生鼾症。实践证明:这种阻鼾牙套一是不能解决大多数的鼾症,二是戴用长时间后,效果会明显下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电激止鼾牙套,该牙套用于鼾症患者含戴睡眠时能够有效消除鼾症,同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无毒无害,以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这种电激止鼾牙套,它有上牙凹槽和下牙凹槽,其特征在于上牙凹槽和下牙凹槽由U形槽底板以及与U形槽底板垂直的外帮板和内帮板构成,内帮板后端的两侧各有一个同时与同侧软腭和舌根部接触的电极,该对电极分别与可调节电压的电源正、负极连接。
所述电源的电压为3-4.5v的恒定直流电源或脉冲电源,并有调节开关。
电源最好是低于4.5V的电池。
所述U形槽底板、外帮板和内帮板均用医用硅胶材料做成一体。
连接电极和电源的导线从U形槽底板或外帮板内经过,或从外帮板表面经过。
所述电极用不锈钢线制作成上下分叉,尖端做成发条状,或用导电硅胶片制作。
所述导线包括分布在U形槽底板内固定的内导线和外线两部分,外帮板上有插座连接内导线和外导线。
使用时,让患者张开嘴,下牙列稍稍前移,将电激止鼾牙套放入口中,让上牙列和下牙列分别进入上牙凹槽和下牙凹槽咬紧。此时,两个电极就正好分别与患者同侧的舌根部和软腭保持接触了。接着将外线插入外电源的插座,开通电源并调整电压到患者感觉轻微刺激并舒适的大小即可放心入睡了。
患者戴上牙套时舌根部已部分前移,咽部扩大,再加上舌根部和软腭受到电极持续不断或者间歇式的刺激,肌肉轻度收缩,这样就有效避免了舌根部和软腭部后坠对咽部呼吸道的压迫,避免了咽部呼吸狭窄变形,从而达到消除鼾症的目的 。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优点:
安全性,现有阻鼾牙套是用医用硅胶制作而成,电极材料是用牙科医用不锈钢线或医用导电硅胶片制作,电源导线外包皮也是医用橡胶,制作物品不会导致的皮肤过敏和毒副反应。导入电压在4.5伏特,患者可以自行调节电压到舒适程度,不会产生电击损伤。
使用方便并可以反复使用,有效使用期半年,经济实惠。
经发明人对426余例患者的临床试用,证明本实用新型的电激止鼾牙套能使99%使用者明显减轻或消除鼾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局部剖视)。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4是电源示意图。
图1-4中,各部分的标号如下:
1-外导线;2-外帮板;3-上牙凹槽;4-内帮板;5-下牙凹槽;6-左电极上叉;7-左电极下叉;8-U形槽底板;9-右电极上叉;10-电池盒;11-电源指示灯;12-调节开关;13-内导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用附图和实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和有益技术效果,但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不限于这些实例和附图。
如图1-4所示。U形槽底板8、外帮板2和内帮板4做成一体,它们形成的上牙凹槽3和下牙凹槽5等,大小和形状与现有硅胶阻鼾牙套基本一致。在U形槽底内预先装内导线13,在外帮板上装小型插座(图中未画出),以便随时与外导线1连接或者断开。取口腔科医用不锈细钢丝,弯制成发条状作为分叉电极,其中,左分叉电极包括左电极上叉6和左电极下叉7,右分叉电极包括右电极上叉9和右电极下叉。它们分别做成一体并一一对称。左电极下叉和右电极下叉稍微向下倾科,以便捧住舌根部保持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帆,未经刘帆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992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防止皮肤损伤的男性接尿器
- 下一篇:一种手掌降温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