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智能电子门票及智慧旅游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84287.6 | 申请日: | 2016-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512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8-29 |
发明(设计)人: | 杨俊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五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G06K1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364030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智能 电子 门票 智慧 旅游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旅游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智能电子门票及智慧旅游系统。
背景技术
“旅游”从字意上很好理解。“旅”是旅行,外出,即为了实现某一目的而在空间上从甲地到乙地的行进过程;“游”是外出游览、观光、娱乐,即为达到这些目的所作的旅行。二者合起来即旅游。所以,旅行偏重于行,旅游不但有“行”,且有观光、娱乐含义。骨刻文中已有“旅游”二字:“旅”和“游”二字在山东昌乐骨刻文中发现,是东夷平民旅游娱乐活动最早的记录,也是中国最早旅游文化的体现。中国旅游不仅历史久远,也是世界上唯一具有最早文字记载的国家。
目前,人们旅游某一景区时通常采取的观光方式是:1)跟随导游观光;2)提前在网上搜索景区内的各个景点,然后根据喜好观光;3)盲目的观光;人们采取第一种观光方式虽可以全面的了解景区的信息,但是观光景区的时间不能自已控制,而且,还需要向导游付费;第二种观光方式虽可以根据自身喜好选择景区内的不同景点,但是,网上公开的景点不具有实时性,在网上公开的景点而很有可能因实际情况不开放;大多数人选择盲目的观光,这种观光方式容易造成游客错过经典的景点。同时旅游景区只能通过简单的人流量大小来判别游客游玩路线和爱好,很难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决策性的参考数据。
发明内容
为避免上述问题再次发生,本申请提供一种智能电子门票及智慧旅游系统。
根据第一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能电子门票,包括门票,门票包括正面印刷层和反面印刷层,还包括: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标签,RFID电子标签设置于正面印刷层和反面印刷层之间,二维码标签设置于正面印刷层的表面。
进一步,门票还设置有易撕线,易撕线将门票分为主卷和副卷。
进一步,RFID电子标签设置于主卷位置,二维码标签设置于主卷位置或副卷位置。
进一步,RFID电子标签内置有RFID电子芯片。
进一步,二维码标签关联于RFID电子标签的标签号。
根据第二方面,一种实施例中提供一种智慧旅游系统,包括用户终端、上述的智能电子门票和与智能电子门票配套设置的读写设备,以及智能云端;
用户终端通过二维码标签与智能云端连接。
进一步,读写设备设置有感应RFID电子标签的感应区。
进一步,智能云端与读写设备网络连接。
进一步,用户终端为手机或Ipad。
进一步,通过旅游景区的不同景点处安装的读写设备记录智能电子门票经过的轨迹。
依据上述实施例的智慧旅游系统,由于将传统的纸质门票改进为内含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标签的电子门票,当用户购买电子门票后,用户只需将电子门票放置在读写设备的感应区即可以进入景区,无需人工检票,当用户通过用户终端扫描二维码标签后,用户的微信号与旅游景区的公众号关联,读写设备通过旅游景区的公从号向用户推送景区信息,使得用户无需导游或提前网上搜索即可获得景区信息,方便了用户游玩,也避免了用户盲目游玩,达到用户智慧旅游的目的。通过旅游景区的不同景点处安装的读写设备记录电子门票经过的轨迹并向用户推送景点信息(当用户不扫描二维码标签时,读写设备记录电子门票经过的轨迹,但不推送信息),使得用户无需导游或提前网上搜索即可获得景区信息,方便了用户游玩,也避免了用户盲目游玩,达到用户智慧旅游的目的,同时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大量的采集数据分析游客游玩路线和爱好,为旅游景区发展提供决策性的参考数据。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的智能电子门票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的另一种智能电子门票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二的智慧旅游系统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将纸质的门票改进为含有RFID电子标签和二维码标签的电子门票,从而达到无人检票、用户自动获得景区介绍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游客游玩路线和爱好的目的。
实施例一:
本例提供一种智能电子门票,其示意图如图1所示,包括门票1、RFID电子标签2和二维码标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五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福建五一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8428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