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能效随身灸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72397.0 | 申请日: | 2016-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47354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08 |
发明(设计)人: | 尹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素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62 上海市曹杨***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能效 随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艾柱随身灸,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高能效随身灸。
背景技术
艾灸为中医针灸疗法中的灸法,以点燃用艾叶制成的艾柱(短,专用于随身灸)、艾条(长)、艾塔为主,由其产生的艾热以熏烤人体的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以达到保健治病的一种自然疗法。
传统的艾灸方式有多种,如艾卷灸、温针灸、温管艾灸、温灸器灸等,随着艾灸的发展,随身灸这种方式,由于其专为出行设计、方便易携,随时随地都能进行艾灸,因此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青睐。
目前,常见的随身灸一般均包括灸盒和灸盖,灸盖上设有用于横向固定艾柱的左或右插针(一般为金属),插针一头通过横向(沿艾柱轴向)插入艾柱一端,从而将艾柱固定在随身灸内。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艾柱是横向设置的,燃烧面与作用面相垂直,也就是燃烧面不朝向人体穴位,因此,艾柱产生的艾热无法很好的被利用,且整个燃烧过程都是呈横向燃烧,艾热的吸收利用率很差,导致整个艾灸过程能效较低,而且也造成了一定的材料浪费。并且燃烧点会随着燃烧会沿轴向或左或右移动,导致受热点会便宜,影响疗效。同时,插针穿刺的方式会对艾柱造成损伤。另外,由于目前的艾柱普遍采用横向安装在作为作用面的灸盖上,由于使用时灸盖直接贴近皮肤,很容易造成皮肤烫伤等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高能效随身灸,能够提高艾柱的艾热能效。
该高能效随身灸,包括灸盒、灸盖及设于灸盒内的艾柱,所述的艾柱 纵向固设于灸盒内部。
所述的艾柱的直径大于艾柱的长度。
所述的灸盖盖面上开有透热孔以为作用面,所述的灸盒内底面上设有固定机构,用以纵向固定艾柱。
所述的灸盒底面开有透热孔以为作用面,所述的的灸盖内面上设有固定机构,用以纵向固定艾柱。
所述的固定机构为纵向设置的插针、夹块或夹架。
所述的夹架包括三个纵向设置的夹柱及三个横向设置的垫块,三个夹柱呈均匀分布,三个垫块一端分别与对应的夹柱底部相连,另一端相互连接于三个夹柱之间的中心点上。
所述的夹柱的内侧面呈与艾柱侧面线接触的三角状,所述的垫块的上表面也呈与艾柱端面线接触的三角状。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高能效随身灸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1、艾柱纵向设置于随身灸内部(立式摆放),燃烧点集中不便,如人工悬灸一般,燃烧面正对人体穴位,大大提高了艾热的利用率,并且艾柱整体都在灸盒内,符合随身灸的使用特点,且热量走失少。
2、灸盖盖面为作用面时,艾柱设于灸盒内底面,灸盒底面为作用面时,则艾柱设于灸盖内面,可使艾柱燃烧面与作用面及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不会因温度过热而发生烫伤。
3、艾柱的直径大于艾柱的长度,增大燃烧面,进一步提高艾热的利用效率。
4、采用三脚式夹架,能够模仿人工悬灸般三个手指握住艾柱,既不会如针刺般损伤艾柱,又对艾柱有一定的握力,提升艾灸的效果。
5、通过三个线接触纵向固定艾柱,使之与艾柱的接触面最小,可减少对艾柱燃烧的影响,且考虑到与作用面之间的悬空距离,使空气充分流通,不会影响艾柱的燃烧,通过底部的垫块的垫起,也可避免影响艾柱末端的燃烧。
6、采用灸盒底面为作用面,灸盖为安装面,使得艾柱安装更为方便,且透热孔不开在灸盖上,使得药性更集中于患处。
7、适用于各种材质、形式的随身灸。
附图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中,相同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相同的特征,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随身灸盖合结构示意图(作用面为灸盖盖面);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艾柱的立体示意图;
图3是图1的随身灸的分解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随身灸的分解示意图(作用面为灸盒底面)
图5是图4中的夹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素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素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72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