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胸腔腹腔引流专用的体外引流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55081.0 | 申请日: | 2016-07-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8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潋;成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00 | 分类号: | A61M1/00 |
代理公司: | 武汉智权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5 | 代理人: | 沈林华 |
地址: | 43000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胸腔 腹腔 引流 专用 体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临床医疗器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胸腔腹腔引流专用的体外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恶性胸、腹水是常见且难以控制的肿瘤并发症,是疾病晚期的标志。大量胸、腹腔积液会造成病人严重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影响病人的生存质量。关于恶性胸、腹水的治疗临床采用的方法较多,其中,胸、腹腔置管引流是一种有效且经济的方法。
胸、腹腔引流通常会使用一次性体外引流袋,用来承接引流液,可缓解病人胸闷不适、呼吸困难、腹胀、腹痛等症状。在放置引流液的过程中,应严格控制速度,避免短时间内大量放胸水所致的纵隔摆动和肺水肿、大量放腹水所致的腹压骤降,内脏血管扩张引起低血压及休克。市面上所生产的一次性体外引流袋,仅仅只能控制速度,无法看到引流液的实际滴数,若调节过快,就会出现上述不适症状。
现有的引流装置中,软管与穿刺管相连的接口均为直口,使用时需要增加转换接头,不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同时,由于增加转换接头,还容易引入外界杂质,导致管路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胸腔腹腔引流专用的体外引流装置,该装置能够控制引流速度、观察引流液滴数,从而能够减轻病人因短时间内大量放胸水或腹水所导致的不适症状;该装置能够直接连接穿刺管,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同时避免管路污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胸腔腹腔引流专用的体外引流装置,包括引流袋、调节器、第一软管、第二软管,引流袋顶部设置有引流口,所述引流口与第一软管一侧的管口对接,第一软管另一侧的管口与调节器相连,该装置还包括茂菲氏滴管、第三软管,所述调节器通过第二软管与茂菲氏滴管相连,所述第三软管的一端与茂菲氏滴管相连,第三软管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穿刺管的螺旋接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引流袋底部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侧壁中部设置有旋转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引流袋靠近引流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阀。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螺旋接口为内螺纹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螺旋接口为外螺纹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螺旋接口为全螺纹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引流袋为塑料材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引流袋的表面设置有刻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1)本实用新型设有控制速度的调节器、以及能够观察滴数的茂菲氏滴管,能够观察引流液滴数,有助于准确控制引流速度,从而能够减轻病人因短时间内大量放胸水或腹水所导致的胸闷不适、呼吸困难、腹痛、腹胀等不适症状,减轻病人痛苦。
(2)现有的胸腔穿刺管或腹腔穿刺管的端部均设置有螺纹,本实用新型中软管与穿刺管相连的接口设计为螺旋接口,便于直接连接胸腔穿刺管或腹腔穿刺管,有利于医护人员操作,同时避免因增加转换接头而导致的管路污染。
(3)现有的引流袋底部一般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管口通常为拧盖或者十字阀门。当需要倒出引流液时,引流液经常会沾到手上,很不卫生。本实用新型中排液管的侧壁中部设置有旋转阀,当需要倒出引流液时,医护人员旋开旋转阀,引流液从排液管流出,医护人员不会接触到引流液,保证手部卫生。
(4)该引流袋靠近引流口的一侧设置有排气阀,用于调节引流袋内外的气压差,有利于排液。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引流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引流袋,1a—引流口,2—调节器,3—茂菲氏滴管,4—螺旋接口,5—旋转阀,6—第一软管,7—第二软管,8—第三软管,9—排气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胸腔腹腔引流专用的体外引流装置,该装置为一次性使用的临床医疗器具,包括引流袋1、调节器2、茂菲氏滴管3、第一软管6、第二软管7、第三软管8,引流袋1的顶部设置有引流口1a,引流口1a与第一软管6一侧的管口对接,第一软管6的另一侧管口与调节器2相接,调节器2通过第二软管7与茂菲氏滴管3相连,第三软管8的一端与茂菲氏滴管3相连,第三软管8的另一端设置有用于连接穿刺管的螺旋接口4。螺旋接口4可以为内螺纹结构、外螺纹结构、全螺纹结构中的任意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未经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550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腹水、胸水穿刺抽吸器
- 下一篇:吸痰专用压舌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