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网侧风电变流器内环控制电路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51653.8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4895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王潞钢;冯其塔;姜涛;陈果;刘帅;何超;王海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3/24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100076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网侧风电 变流器 内环 控制电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网侧风电变流器内环控制电路,属于抑制网侧直流电压脉动的发电领域。
背景技术:
当电网电压不平衡时,风电变流器直流侧电压会产生波动,因而影响交流侧输入电流,使之产生谐波,这会对电网造成污染。目前,关于不平衡电网电压时双馈电机的控制策略的研究多集中在双dq、PI电流控制。其主要思想为有效控制网侧变换器中的正、负序电流分量来消除直流侧电压的2倍频脉动等。
其方法是在正序和负序同步旋转坐标系中分别对正序分量和负序分量进行控制,这样,在不考虑零序分量的情况下每个旋转坐标系中的控制均为直流量的控制,控制系统的设计相对容易,但这种控制方案需要考虑到双PI控制器的参数配合,其正、负序分量的分离带来的延时将使电流反馈量存在幅值与相位误差,进而影响控制系统的动态性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网侧风电变流器内环控制电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网侧风电变流器内环控制电路,包括有功电流处理电路、无功电流处理电路和脉宽调制器;
所述有功电流处理电路包括第一加法器、第一PI控制器、第二加法器和第一谐振控制器;第一加法器的正输入端与给定有功电流连接,负输入端与电网侧有功电流连接,第一加法器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一PI控制器和第一谐振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二加法器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一PI控制器的输出端、第一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端以及电网侧有功电压连接,第二加法器的输出端与脉宽调制器连接;
所述无功电流处理电路包括第三加法器、第二PI控制器、第四加法器和第二谐振控制器;第三加法器的正输入端与给定无功电流连接,负输入端与电网侧无功电流连接,第三加法器的输出端同时与第二PI控制器和第二谐振控制器的输入端连接;第四加法器的三个输入端分别与第二PI控制器的输出端、第二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端以及电网侧无功电压连接,第四加法器的输出端与脉宽调制器连接;
脉宽调制器的输出端与风电变流器连接。
所述第一谐振控制器和第二谐振控制器的结构相同,均包括电阻R1、电阻R2、运算放大器U1、加法器U2、电容Cr、电感Lr以及电感Lm;
运算放大器U1的同相输入端同时与电阻R1的一端、电阻R2的一端以及电容Cr的一端连接,运算放大器U1的反相输入端接地,运算放大器U1的输出端同时与电阻R2的另一端以及加法器U2的一个输入端连接,电容Cr的另一端与电感Lr的一端连接,电感Lr的另一端同时与电感Lm的一端以及加法器U2的另一个输入端连接,电感Lm的一端连接参考地;电阻R1的另一端作为第一谐振控制器或第二谐振控制器的输入端,加法器U2的输出端作为第一谐振控制器或第二谐振控制器的输出端。
所述第一谐振控制器或第二谐振控制器的谐振频率f为风电变流器交流侧电压频率的两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改进了现有的风电变流器内环控制电路,在传统的PI控制策略基础上,引入谐振控制器,利用PI控制器实现对直流分量的无静差调节,利用谐振控制器实现对交流分量的无静差调节,整个控制过程中不受PI调节器的参数和电机参数的影响,也不需要计算负序电流的指令值,降低了控制算法的计算量和复杂度,消除了电流反馈量幅值与相位的误差。
(2)本发明通过调节电感Lr、Lm以及电容Cr的值,能够方便实现谐振频率f为被控量频率,从而直接消除定子无功功率和电磁转矩中或定子有、无功功率的二倍频波动,实现谐振控制器对交流分量的无静差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网侧风电变流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风电变流器内环控制单元的结构组成框图;
图3为谐振控制器电路图;
图4为网侧风电变流器实际控制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网侧风电变流器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包括连接电网侧的前馈电压补偿量获取单元和电流采样单元,对二倍脉动量无静差跟踪的内环控制单元,连接直流母线的母线电压采样单元以及外环控制电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未经北京精密机电控制设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5165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