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排水管芯及排水设施有效
| 申请号: | 201620750829.8 | 申请日: | 2016-07-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051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 发明(设计)人: | 张刚;王咏;冯江;王肇钧;朱遂一;江静;王兴雯;邓光怡;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北师范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3F3/02 | 分类号: | E03F3/02;E03F3/04;E04D13/08;E01C11/2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572 | 代理人: | 托娅 |
| 地址: | 130024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排水 管芯 设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排水管芯及排水设施。
背景技术
在城镇排水系统中,排水管主要承担雨水、污水、农田排灌等排水的任务。排水管的应用领域也非常多,包括:高速公路纵向、横向排水及透水;高速公路各种挡土墙背面及边沟垂直、水平排水;隧道、地下道之间排水;市政工程、净水厂、污水厂、垃圾厂排水;高尔夫球场、运动场、公园等修闲绿地之排水;山坡的开发边坡水土保持;整体工程的地下排水等等。
现有技术中,排水管在排水的过程中,降水等径流中颗粒物等一类面源污染物污水会进入排水管内部,现有排水管的内部为中空结构,不具备滤净径流的拦截净化功能,不能平衡城镇的生态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水管芯及排水设施,用于水流的净化。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水管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排水管芯包括第一管芯和第二管芯,第一管芯和第二管芯同轴设置,第一管芯包括相连接的上部和下部,第一管芯的上部的半径大于第一管芯的下部的半径,第二管芯的半径与第一管芯的下部的半径相同。
排水管芯的第一管芯沿径向的截面为T型。
第一管芯的上部为圆台型,第一管芯的下部和第二管芯均为圆柱形。
排水管芯的第二管芯的数量为1个或多个。
第一管芯的下部与第二管芯均与排水管的内壁紧密接触。
排水管芯的材料为硅藻土、粘土和煤粉的混合物。
硅藻土、粘土和煤粉的重量比例为80:15:5。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排水管芯具有如上所述的结构,从而使得在排水管芯的使用过程中,排水管芯能够对径流中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净化,且由于排水管芯的第一管芯的上部出露于排水管,有助于绿地、建筑屋顶以及路面的主动吸蓄排水,能够平衡城镇的生态系统,调节大气湿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排水设施,该排水设施包括排水管,以及如上所述的排水管芯,排水管包括从上至下依次连接的膨大段和正常段,第一管芯的下部与第二管芯放置在排水管的膨大段内部。
排水设施与排水管芯的技术效果类似,在此就不一一描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管芯和排水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管芯和排水管用于绿地吸蓄排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管芯和排水管用于建筑楼顶吸蓄排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管芯和排水管用于路面吸蓄排水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排水管芯的使用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排水管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排水管芯1包括第一管芯11和第二管芯12,第一管芯11和第二管芯12同轴设置,第一管芯11包括相连接的上部111和下部112,第一管芯的上部111的半径大于第一管芯的下部112的半径,第二管芯12的半径与第一管芯的下部112的半径相同。
可选地,如图1所示,排水管芯1的第一管芯11沿径向的截面为T型,使得在排水管芯1的使用过程中,可使第一管芯的上部111出露于排水管2,即出露于排水管2的膨大段21处,以有效吸收地表径流,能够有效阻挡径流面源中泥沙等悬浮物。
可选地,如图1所示,排水管芯1的第一管芯的上部111为圆台型,第一管芯的下部112和第二管芯12均为圆柱形,以使排水管芯1的使用效果更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北师范大学,未经东北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508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