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握力破壳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48429.3 | 申请日: | 2016-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850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周林;李新;王悦;黄莹;郑婉文;王建辉;罗铋峰;曾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林 |
主分类号: | A47J43/26 | 分类号: | A47J4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罗满 |
地址: | 570100 海南省海口市人民***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握力 破壳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握力破壳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人们开始越来越多的购买各类坚果食用,以补充常规饮食所无法提供的营养物质。而坚果通常具有坚硬的外壳,徒手开壳往往并不现实,或者需要浪费大量的精力,因此人们选用破壳器以实现相应目的。
传统的破壳器是借助两根硬质钢条的挤压作用来达到破壳的效果,但受到钢条形状、坚果大小及形状等因素的限制,有效破壳率不高。如果破壳效果不彻底,则难以从坚硬的外壳中取出果仁,但如果强行用力,则又会导致果壳连通果仁一起被过度碾碎,不仅可能浪费果仁,还会导致食用体验变差。而且传统的破壳器功能单一,不食用坚果时则会闲置在家中。
综上所述,如何有效地解决传统破壳器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急需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握力破壳器,该握力破壳器的结构设计可以有效地解决传统破壳器使用体验不佳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握力破壳器,包括一端铰接的一对转动杆,转动杆远离铰点的一侧均设有手柄,位于铰点和手柄之间的转动杆均包括向内凹的弧形段,弧形段上均设有用于挤压坚果的挤压轮,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一对转动杆连接的弹簧。
优选地,上述握力破壳器中,转动杆通过螺栓和螺母实现铰接,螺栓竖直贯通一对转动杆。
优选地,上述握力破壳器中,一对手柄朝各自外侧张开并夹有预设角度值。
优选地,上述握力破壳器中,手柄外周均套设有海绵套。
优选地,上述握力破壳器中,手柄的端部设有吊环。
优选地,上述握力破壳器中,一对转动杆从铰点处延伸出对称的钳口结构。
优选地,上述握力破壳器中,钳口结构的内侧面均设有螺纹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握力破壳器,包括一端铰接的一对转动杆,转动杆远离铰点的一侧均设有手柄,位于铰点和手柄之间的转动杆均包括向内凹的弧形段,弧形段上均设有用于挤压坚果的挤压轮,还包括两端分别与转动杆连接的弹簧。应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握力破壳器时,逐渐握紧一对转动杆,弹簧被压缩,一对挤压轮相互靠近,当挤压轮和坚果的外壳接触时可以提供较大的压强以使得坚果的外壳易破开,同时由于挤压轮和坚果的接触面积较小,不会使坚果的外壳过度粉碎,提升了用户食用坚果的体验。当坚果的外壳破开后,手逐渐松开,弹簧逐渐恢复至原长,不需要使用者手动恢复转动杆之间的夹角,也可以起到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并且可以将该握力破壳器视为握力锻炼装置,哪怕不食用坚果时也可以使用它进行手部锻炼,克服弹簧和铰点处的阻力做功,同样起到了提升用户体验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握力破壳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如下:
转动杆1、手柄2、弧形段3、挤压轮4、弹簧5、螺栓6、螺母7、海绵套8、吊环9、钳口结构10。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握力破壳器,以使转动杆靠近后可以实现回弹,且挤压坚果的压强更大,提升了用户体验。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握力破壳器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握力破壳器,包括一端铰接的一对转动杆1,一对转动杆1优选具有同样的尺寸规格,转动杆1可以优选具体为合金钢转动杆1,转动杆1远离铰点的一侧均设有手柄2,手柄2可以具有相同的外观也可以不同,根据使用习惯灵活设置,位于铰点和手柄2之间的转动杆1均包括向内凹的弧形段3,弧形段3上均设有用于挤压坚果的挤压轮4,一对挤压轮4最接近的距离应当小于绝大部分坚果的外径长度以实现对坚果的有效挤压,还包括两端分别与一对转动杆1连接的弹簧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林,未经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484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