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液体采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30987.7 | 申请日: | 2016-07-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2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刘钢;黄金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金麟;刘钢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G01N1/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浩律师事务所31280 | 代理人: | 沈其梅 |
地址: | 200438 上海市杨浦区国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液体 采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样本采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便携的、可反复使用的液体采集装置。
背景技术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在2010年11月17日,申请到公开号为CN102071242A的发明专利“微流器件、光照射装置、微流系统和驱动该系统的方法”,提供了一种微流器件、光照射装置、微流系统和驱动该系统的方法。该发明中的微流器件,包括容纳流体样品的腔室、连接到腔室并且流体样品通过其流动的通道以及控制流体样品通过通道的流动的阀,从而解决了样本回流的问题;同时还可以包括光照射装置,以均匀加热流体样品,确保流体流动。但是该装置比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还有很多液体样本收集装置一般仅能使用一次,因此成本高,浪费大,特别对于个体化检测装置,如果样本采集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则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目前电化学反应应用越来越广泛,但是缺乏结构简单、可以重复使用的环保经济的液体采集装置。
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出可以重复使用,且可以应用于电化学检测的液体采集装置。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体采集装置,具有便携式、可以重复使用、可用于电化学反应检测等特点,更为环保、经济。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体采集装置,包括至少二层基板(10)、内部的微流通道(12)和与微流通道(12)相连的容纳流体样品的腔室(13),所述基板周边一端设二个以上进样口(11),基板周边其他位置均封闭。
上述基板内设置参比电极(23)、工作电极(22)和辅助电极(21);上述参比电极(23)、工作电极(22)和辅助电极(21)的电极接头一端在腔室内;所述电极接头另一端裸露在基板外。液体采集装置可以插接在数据采集模块内,与数据采集模块电连接。
上述基板(10)上面和/或下面覆盖一层基板。这样可以满足采集不同样品的需要。如采集唾液时,两层基板就可以了;采集血液时,在基板下面覆盖一层基板,这样可以防止液体接触到电极,起到绝缘作用,同时保护检测样品不侧漏等。同时,又增加了装置的厚度,不易损坏。
上述基板材料为热塑性树脂、硅片或玻璃。
上述基板材料为环烯烃共聚物(CO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二甲基硅氧烷、聚苯乙烯(PS)、聚甲醛(POM)、全氟烷氧基(PFA)、聚氯乙烯(PVC)、聚丙烯(PP)、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醚醚酮(PEEK)、聚酰胺(PA)、聚砜(PSU)或聚偏二氟乙烯(PVDF)。
上述基板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聚碳酸酯(P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优选PDMS。
上述进样口(11)孔径为100-300纳米,所述进样口(11)为2-10个。所述进样口采用化学蚀刻法或激光灯方法制作。
上述进样口(11)为5-10个。
上述参比电极为一个,上述工作电极(22)为1-6根。所以,本装置可以与数据采集装置、数据传输装置和数据分析装置(如智能数据分析模块)结合使用,测试1-6个不同的指标。当然也可以采用更多对电极已同时测试多个指标。
上述参比电极(23)头部为圆盘形,上述工作电极(22)和辅助电极(21)头部为圆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液体采集装置利用电化学反应原理测试数据,面积小,可以随身携带,使用便捷;另外,本装置在同一个人使用时,可以清洗后多次使用,约可以重复使用3000次,这大大降低了用户成本,且环保经济,特别适用于需频繁检测的个体化数据检测设备;配备的三电极体系可以有多个工作电极,因此能用于同时测试多个指标;本装置与其他装置可以脱卸,使用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液体采集装置1三电极体系的示意图。
图2是液体采集装置2的液体流通结构示意图。
1.液体采集装置;11.进样口;12.微流通道;13.腔室;21.辅助电极;22.工作电极;23.参比电极;211.电极接头;212.电极接头;221.电极接头;222.电极接头;231.电极接头;232.电极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液体采集装置。
实施例一 液体采集装置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金麟;刘钢,未经黄金麟;刘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3098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套壳固定结构
- 下一篇:一种LED显示屏箱体连接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