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髋骨修复体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22995.7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2142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6 |
发明(设计)人: | 郭卫;王彩梅;姬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2/32 | 分类号: | A61F2/32;A61F2/34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11240 | 代理人: | 赵囡囡,邹秋爽 |
地址: | 100044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髋骨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髋骨修复体。
背景技术
骨盆是骨肿瘤好发的部位,骨盆肿瘤可分为原发肿瘤和转移肿瘤。前者主要为软骨肉瘤、骨肉瘤和尤文肉瘤,后者常见于乳房癌、肾癌、前列腺癌、肺癌等的骨转移。骨盆肿瘤发病隐匿且早期诊断困难,往往发现时侵犯范围已经很大,加上骨盆周围解剖复杂并与很多重要脏器毗邻,手术难度大,并发症多,疗效欠佳,死亡率高。目前,对骨盆肿瘤主要采取半骨盆切除或改良半骨盆切除截肢术。但任何骨盆肿瘤的切除均会造成骨缺损,骨缺损会导致患者躯干和下肢连续性中断,影响站立和负重行走,患者将不能承担体重。并且行走的时候会产生疼痛,且患者长时间负重行走后,髋臼会出现内倾、上移。骨盆倾斜后会导致脊柱侧弯,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二十世纪70年代以前,发生于骨盆区的恶性骨肿瘤大多数需要行骨盆切除术,传统的骨盆切除术是将病变骨盆与同侧下肢一并切除,因而造成了病人的严重残疾。随着化疗和放疗等辅助治疗方法的发展、先进影像手段的出现以及各类手术技术的提高,一些原来只能靠截肢才能治疗的肿瘤现在也可以施行保肢手术,大大减少了病人的残疾。目前,对80%以上的骨盆恶性肿瘤患者均行保肢治疗。
由于骨盆区解剖结构复杂,骨盆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手术极具挑战性。骨盆环是由骶骨和两侧的髋骨组成,每侧髋骨由髂骨、坐骨和耻骨构成。骨盆肿瘤的广泛切除通常会造成较大的骨缺损,使骨盆的连续性中断,并损失周围的部分软组织。肌肉骨骼系统肿瘤协会提出了骨盆肿瘤切除术的分型,按解剖学部位(髂骨为I区,髋臼区为II区,闭孔区为III区)将手术类型分为:I型(髂骨切除);II型(髋臼切除);III型(闭孔区切除);IV型(涉及骶骨的切除)。若同时切除两个或以上区域,则切除类型为相应区域的组合,如同时切除髂骨和髋臼区,则手术类型为I、II型;切除整个骨盆为I、II、III型;若同时切除股骨头,则为H型(如II H;I、II H,II、III H)。
骨盆肿瘤切除术后骨盆环的重建十分必要,这样可以将躯干的重量传导至下肢。对缺损的骨盆进行重建根据术者经验、患者情况不同手段各异,常用的重建方法有旷置术、髋关节移位术、骨融合术、结构性异体自体骨移植、人工假体及人工假体复合异体骨移植。
传统方法并无法重建整个半侧骨盆的缺损(髂骨、髋臼及耻坐骨),本实用新型拟解决半侧骨盆切除后缺损重建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髋骨修复体,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钉棒系统支撑不可靠,容易疲劳断裂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髋骨修复体,包括:修复主体,修复主体呈拱形结构,修复主体包括第一端部以及第二端部,第一端部与骶骨接触配合;髋臼杯和连接装置,髋臼杯通过连接装置位置可调整地与第二端部连接。
进一步地,连接装置包括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第一连接部的中心线和第二连接部的中心线成角度设置,第二端部具有与第一连接部连接的第三连接部,髋臼杯具有与第二连接部连接的第四连接部。
进一步地,第一连接部为第一轴向齿部,第二连接部为第二轴向齿部,第三连接部为第三轴向齿部,第四连接部为第四轴向齿部,第一轴向齿部与第三轴向齿部相配合,以使修复主体与连接装置之间的角度可调节,第二轴向齿部与第四轴向齿部相配合,以使髋臼杯与连接装置之间的角度可调节。
进一步地,第一轴向齿部与第三轴向齿部通过第一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第二轴向齿部与第四轴向齿部通过第二紧固件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地,髋臼杯的内壁上具有环槽。
进一步地,髋臼杯的杯壁上具有通孔。
进一步地,髋骨修复体还包括钉棒结构,钉棒结构包括连接座以及棒体,连接座与修复主体连接,棒体固定在连接座上,第一端部上设置有螺钉孔,螺钉孔内设置有钉座,钉座具有球形内表面。
进一步地,连接座包括:连接螺钉,连接螺钉的一端与修复主体连接,连接螺钉的另一端具有球形钉头;棒体固定部,用以固定棒体,棒体固定部的一端具有与球形钉头相配合的球形内壁,以使棒体固定部可旋转地设置在连接螺钉上。
进一步地,棒体固定部包括U形支座及固定帽,棒体夹设在U形支座与固定帽之间。
进一步地,修复主体上设置有防脱机构,防脱机构夹设在修复主体与连接座之间,防脱机构包括与容纳在螺钉孔内的螺钉配合的第一防脱触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未经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2299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