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17718.7 | 申请日: | 2016-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963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郭志火;纪清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中厦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9C1/00 | 分类号: | B09C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金属 污染 土壤 生态 修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
背景技术
土壤重金属污染是指由于人类活动,土壤中的微量金属元素过量沉积而引起的含量过高,超过背景值。污染土壤的重金属主要包括汞(Hg)、镉(Cd)、铅(Pb)、铬(Cr)和类金属砷(As)等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以及有一定毒性的锌(Zn)、铜(Cu)、镍(Ni)等元素。
目前,土壤重金属的污染修复主要包括工程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态修复等。尽管污染土壤的工程修复、物理修复、化学修复技术已取得一定进展并出现了一些实用技术,但这些修复方法往往会破坏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甚至会造成对环境的二次污染,对于污染面积巨大、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基本上难以应用,在修复实践中难以推广。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从生态学原理的高度处理污染土壤的修复问题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生态修复床包括依次铺设于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营养土层、植被毯、覆土层,所述的植被毯里放置有修复植物种子;所述的覆土层上设有喷淋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植被毯包括一基底层,所述的基底层上下固定有定型网,所述的修复植物种子放置于基底层上。
优先的,所述的覆土层上的覆土厚度为5-20mm。
优选的,所述的喷淋系统为自动喷淋系统。
优选的,所述的修复植物种子为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施工方便、无需占用大量农田种植后移栽,可处理深层污染,适用大面积污染修复;
2)生态环保,不破坏污染土壤的理化性质,不造成环境的二次污染;
3)植物存活率高,提高重金属的重复利用率,最大化实现资源回收利用;
4)处理成本低,处理对象多,修复彻底,有效去除土壤重金属污染物;
5)特别适用于污染面积巨大且污染程度较轻的土壤。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生态修复床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植被毯示意图;
图3为生态修复床植物生长示意图;
图4为重金属被吸附转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10,用于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20,包括依次铺设于待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上的营养土层101、植被毯102、覆土层103,所述的植被毯102包括一基底层1021,所述的基底层1021上下固定有定型网1022,基底层内放置有选定修复植物的修复植物种子;所述的覆土层103上设有喷淋系统104。此外:营养土101选自优质熟土过筛,并掺入适量的复合肥料,含水量小;植被毯102的基底层:以稻秸、麦秸、玉米杆、椰壳纤维等废弃纤维为基底,选定针对性植被种子(如羊齿类铁角蕨属的植物等)、营养剂、专用纸等多种材料加工而成。
具体使用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生态修复床用意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分析:通过现场实地勘察、实验室采样检测等分析污染土壤的现状,确定污染因子,选定针对性的植物,制定修复计划;
步骤2清理:清除场内的石块、渣土等杂草杂物;
步骤3翻土:翻土深度为20-30cm;
步骤4施肥:将底肥、营养土等与土壤充分混合;
步骤5平整:把翻松的土壤把平,碾压;
步骤6铺植被毯:把植被毯平整铺在坪床上,边缘交接处重叠1-2cm;
步骤7覆土:在植被毯上均匀覆土,厚度约为5-20mm,以不露出植被毯为宜;
步骤8养护管理:铺设步水喷淋系统、导排水沟,采用喷灌方式,水量以保持地表湿润为宜,出苗后逐渐减少喷水次数,加大浇水量,一次浇透为宜;
步骤9生长吸附:植物生长过程中通过物理强化、化学强化、酶学强化、生物学强化、微生物活动等多项联合作用,提高重金属的溶解性、可用性及植物富集力,土壤中的有机污染被微生物分解,重金属被根系吸收,在植物新陈代谢过程中,从根系转移到植物茎、叶等部位(如图3、图4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中厦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中厦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1771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抑菌型厨余垃圾处理器
- 下一篇:污染土壤热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