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旋转式持续正压头皮针接头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17063.3 | 申请日: | 2016-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3153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卫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卫林 |
主分类号: | A61M5/158 | 分类号: | A61M5/158 |
代理公司: | 东莞市华南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44215 | 代理人: | 詹晓云 |
地址: | 52924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旋转 持续 正压 头皮 接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液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旋转式持续正压头皮针接头。
背景技术
当患者需要连续多次输液时,通常会使用留置针,一般采用注射器的接头与留置针连接,但当输液完毕拔下注射器的接头时,由于负压的作用会使血液回流到留置针中,不流动的血液容易凝固,血液凝固会造成留置针的堵塞,下次输液便无法再进行。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持续正压头皮针接头,可避免血液回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旋转式持续正压头皮针接头,可形成持续正压,避免血液回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式持续正压头皮针接头,包括直通管和密封活塞,密封活塞滑动设置于直通管的内部;还包括用于往复推动密封活塞的活塞推动体,密封活塞安装于活塞推动体的一端,活塞推动体的圆柱面设置有曲线滑槽,直通管的内壁设置有与曲线滑槽配合的凸起;所述活塞推动体的中部设置有插针孔;隔离塞设置于活塞推动体且位于所述插针孔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活塞推动体的另一端设置有阶梯锥形孔,隔离塞设置于阶梯锥形孔和插针孔之间。
优选的,所述隔离塞为实心的硅胶隔离塞。优选的,还包括组装体,所述直通管设置有窗口,组装体设置于窗口,凸起设置于组装体。
优选的,所述组装体焊接或粘接于窗口。
优选的,还包括旋转连接帽,旋转连接帽枢接于所述直通管的一端且与直通管导通。
优选的,所述密封活塞的外壁沿着其轴向间隔设置有第一密封圈部、第二密封圈部,第一密封圈部的外径大于第二密封圈部的外径的1.1倍且小于等于第二密封圈部的外径的1.4倍。
优选的,所述密封活塞呈杯状,密封活塞套接于活塞推动体的一端。
优选的,所述密封活塞的内壁设置有内密封圈部,活塞推动体的一端设置有环槽,内密封圈部嵌于环槽。
优选的,所述密封活塞为硅胶密封活塞,密封活塞的邵氏硬度为48HA~52HA。
优选的,所述密封活塞的邵氏硬度为49HA;所述隔离塞为实心硅胶隔离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式持续正压头皮针接头,转动活塞推动体时,凸起沿着曲线滑槽滑动,从而推动活塞推动体沿其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密封活塞移动,直通管的一端设置有漏斗部,密封活塞顶紧于直通管的漏斗部时,即可使阻断直通管的导通,实现密封作用,从而实现持续正压,避免血液回流,隔离塞可将被头皮针刺破的孔闭合,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插针孔。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推动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推动体纵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凸起和组装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活塞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直通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包括:
1—直通管
11—凸起 12—组装体 13—窗口
2—密封活塞
21—第一密封圈部 22—第二密封圈部 23—内密封圈部
3—活塞推动体
31—曲线滑槽 32—插针孔 33—环槽
4—隔离塞 5—旋转连接帽 6—阶梯锥形孔
a—槽壁与活塞推动体的回转轴线之间的夹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7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旋转式持续正压头皮针接头,包括直通管1和密封活塞2,密封活塞2滑动设置于直通管1的内部;还包括用于往复推动密封活塞2的活塞推动体3,密封活塞2安装于活塞推动体3的一端,活塞推动体3的圆柱面设置有曲线滑槽31,直通管1的内壁设置有与曲线滑槽31配合的凸起11;所述活塞推动体3的中部设置有贯穿的插针孔32;隔离塞4设置于活塞推动体3且位于所述插针孔32的一端。
输液时,头皮针刺破隔离塞4后插入插针孔32。
活塞推动体3类似圆柱凸轮,完成输液后,转动活塞推动体3时,凸起11沿着曲线滑槽31滑动,从而推动活塞推动体3沿其轴向移动,从而带动密封活塞2移动,直通管1的一端设置有漏斗部,密封活塞2顶紧于直通管1的漏斗部时,即可使阻断直通管1的导通,实现密封作用,从而实现持续正压。头皮针从本实用新型的接头拔出后,隔离塞可将被头皮针刺破的孔闭合,避免外界污染物进入插针孔3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卫林,未经李卫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170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太阳能光伏电池板转轴
- 下一篇:一种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