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灭火器喷射实验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620715744.6 | 申请日: | 2016-07-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40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4-26 |
发明(设计)人: | 乔钢;范志军;马国儒;党军;史航;吕威;孔祥荣;沈炎明;王欣欣;陈超;李湘东;张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5/00 | 分类号: | G09B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酷爱智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14 | 代理人: | 李娜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灭火器 喷射 实验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灭火器实验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灭火器喷射实验设备。
背景技术
灭火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灭火设备,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公共防火安全。对于灭火器的检测,需要通过灭火器喷射试验检测灭火器的喷射滞后时间、喷射时间、喷射距离以及喷射前后的质量变化等数据。目前的喷射实验往往通过手动操作进行,使实验结果存在误差,影响了结果的准确性,因此,本领域需要一种可以提高进行灭火器喷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的精度的实验设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以提高进行灭火器喷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的精度的实验设备。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灭火器自动喷射实验设备,包括:支架,所述支架沿竖直方向设置,其上部连接有水平方向设置的横支架;底座,所述支架固定连接在所述底座上,所述底座中设置有电动机;台秤,所述台秤设置在所述底座的下侧;丝杠,所述丝杠沿竖直方向设置在所述支架中,所述丝杠与所述电动机相连;灭火器固定座,所述灭火器固定座可滑动地连接在所述支架和所述丝杠上;模拟手柄,所述模拟手柄设置在所述灭火器固定座的正上方,连接在所述横支架上,所述模拟手柄的下侧连接有距离传感器;气缸,所述气缸固定在所述横支架上,且与所述模拟手柄相连;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动机、所述距离传感器和所述气缸电连接,所述控制器上具有电动机开关和气缸开关。
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可以放置并固定灭火器的灭火器固定座,可以控制灭火器固定座上下运动的电动机和丝杆,可以自动下压灭火器的压把的气缸和模拟手柄,并通过台秤测量灭火器喷射前后的质量,通过控制器控制实现对灭火器喷射动作起始的自动化控制,使得喷射过程持续且稳定,有益于更精确地测得灭火器的喷射滞后时间、喷射时间、喷射距离以及喷射前后的质量变化等数据,提高进行灭火器喷射实验获得的实验数据的精度。
进一步地,所述台秤为电子台秤。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上还连接有喷口夹持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喷口夹持装置包括连接杆、喷口夹紧件和夹紧螺母,所述连接杆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架上,另一端连接在所述喷口夹紧件上,所述夹紧螺母贯穿连接在所述喷口夹紧件的下端。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器固定座上设置有围栏,所述围栏环绕设置在所述灭火器固定座的周围。
进一步地,所述围栏上设置有灭火器夹紧件。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器夹紧件连接在所述围栏的前端的中心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灭火器夹紧件包括转轮、连杆和夹紧头,所述连杆贯穿所述围栏,位于围栏外侧的一端与转轮相连,位于围栏内侧的一端与所述夹紧头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的高度为1m~1.4m,所述丝杠的长度为0.7m~1.1m。
进一步地,还包括灭火剂收集箱,所述灭火剂收集箱具有大小适配于灭火器的喷射口的开口。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灭火器喷射实验设备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灭火器喷射实验设备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灭火器喷射实验设备的灭火器收集箱的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为:
1 支架
11 横支架
2 底座
21 电动机
3 台秤
4 丝杠
5 灭火器固定座
51 围栏
52 灭火器夹紧件
53 转轮
54 连杆
55 夹紧头
6 模拟手柄
61 距离传感器
7 气缸
8 喷口夹持装置
81 连接杆
82 喷口夹紧件
83 夹紧螺母
9 控制器
91 电动机开关
92 气缸开关
10 灭火器收集箱
101 开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建筑材料检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71574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