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中速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型分离器有效
申请号: | 201620687074.1 | 申请日: | 2016-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61392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03 |
发明(设计)人: | 谭厚章;陈太文;丁为平;杨怀民;陈克祥;高志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中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2C15/00 | 分类号: | B02C15/00;B02C23/14;B02C23/18;F23K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速 机动 结合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力电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速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型分离器。
背景技术
目前,粗粉分离器是火力电站燃煤锅炉制粉系统中的关键设备,是影响煤粉细度和煤粉均匀性最主要的设备,其运行性能对锅炉的运行及燃烧效率有很大的影响,较小的煤粉细度和较大的煤粉均匀性指数不仅有利于锅炉燃烧效率的提高,而且有利于降低NOX(一氧化二氮)的排放,有助于系统长期稳定地运行。所以,制粉系统作为火力发电厂重要的辅助系统,其运行状况直接影响着锅炉的安全经济运行。粗粉分离器作为制粉系统中的关键设备,其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综合分离效率低、出粉细度达不到要求、出粉细度均匀性差、回粉细度小,均匀性差、回粉量偏大(许多合格煤粉因分离效率差无法分离出来)、煤粉细度不能随着煤种变化进行调节等问题。近年来,一些制造厂和科研部门研制开发了一些新型粗粉分离器,其性能有所改善,但这些分离器仍采用传统的静态分离技术,煤粉细度的调节仍主要依靠手动调整挡板角度来实现,因此很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例如:前几年,国内一些研究所在径向挡板粗粉分离器的基础上,将径向挡板单纯地改为轴向挡板并加高顶部高度,其它部位基本没有变化,虽然,这种粗粉分离器经实际运行观察其运行性能较径向型优越,但也暴露出它自身固有的缺陷,尤其内锥体仍然采用原径向型粗粉分离器的内锥体,造成内部分离效率低,并且经常出现气粉短路现象,粗粉细度及均匀性仍然不够理想,并且了限制了制粉能力。目前,燃煤发电机组入炉煤质变化频繁,同时,机组调峰要求高,机组负荷变化率较大,由此对应的制粉系统出力变化也较大,传统的静态分离器已不能满足要求,磨煤机出力不足与飞灰可燃物偏高的问题日显突出。为此,需要一种中速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型分离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使其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满足煤质多变及机组调峰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速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型分离器,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综合分离效率低、出粉细度达不到要求、出粉细度均匀性差、回粉细度小,均匀性差、回粉量偏大,许多合格煤粉因分离效率差无法分离出来,煤粉细度不能随着煤种变化进行调节,自动化程度低,内部分离效率低,并且经常出现气粉短路现象,粗粉细度及均匀性较差,制粉能力受限制等问题,使其具有优良的分离性能,满足煤质多变及机组调峰需要。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速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型分离器,包括变频电机,变频电机与涡轮蜗杆减速器相连接,涡轮蜗杆减速器与气密封装置相连接,气密封装置通过V型带与转子装置相连接,气密封装置套设在中心落煤管上,中心落煤管与多出口装置相连接,转子装置与轴承相连接,轴承上设有测温装置,气密封装置上连接设有排出阀,气密封装置上设有润滑装置,气密封装置的下面、中心落煤管的下部的外侧设有叶笼,叶笼的外侧设有静叶片,中心落煤管的下方设有第一风筒,第一风筒处的上方设有第一级分离斗,叶笼的位置处设有第二级分离斗,中心落煤管的位置处设有原煤位置。
在以上方案中优选的是,中速磨煤机动静叶结合型分离器还包括动态分离器、分离器顶盖装置、内锥体装置、弹簧加载装置、磨辊装置、磨碗和叶轮装置、侧机体装置、刮板装置、行星齿轮减速箱、联轴器和压差装置。
还可以优选的是,刮板装置包括第一刮板和第二刮板。
还可以优选的是,第一刮板的长度小于第二刮板的长度。
还可以优选的是,润滑装置设为润滑油站。
还可以优选的是,磨辊装置和磨碗设置在磨盘上。
还可以优选的是,变频电机通过减速器与磨盘相连接。
还可以优选的是,中心落煤管设置在磨盘中心位置处的上方。
还可以优选的是,动态分离器的上方设有出口。
还可以优选的是,刮板装置设置在磨盘的底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中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中能电力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2068707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